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孙中山为什么选蒋介石为接班人 > 2 章(第1页)

2 章(第1页)

一度非常尴尬。汪精卫本来以为胡汉民也会跟自己一样搞串联,没想到人家没干不说,还把那一票投给了自己。

这件事也让很多人对汪精卫的感观有了变化,以至于在以后和老蒋的争权中老是被动出局。

(以后谁再说汪精卫不热衷功名利禄我跟谁急)

有人要提出疑问了。

那个叱咤民国二十年的蒋委员长去哪了?

没去哪,在角落里老老实实猫着呢。

此时的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校长和粤军的参谋长,在军事上有点影响力,在党内政治上没有丝毫的发言权。

但是他很识时务的抱紧了汪精卫这个大腿,两个人过上了时间不长的幸福小生活。

不过蒋介石的机会很快来了。廖仲恺遇刺了。

老蒋的上位之路

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之前,蒋介石在国民党里面根本排不上号。党政方面有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军事方面有许崇智、程潜,其他比蒋介石资历高的人物有一大堆。

蒋介石是怎么跟孙中山认识的呢?当年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认识了陈其美,还结拜了兄弟,后来陈其美就把小蒋同学介绍给了孙中山。

只不过也没啥印象。

老孙后来成立中华革命党,让大家摁手印宣誓效忠他自己,惹来大家一片强烈的鄙视。正当老孙尴尬时,作为铁杆粉丝的陈其美带着小弟蒋介石给捧了场,这才让老孙对蒋介石有了初步的印象。

再一个就是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时,蒋介石冒着危险跑到了永丰舰(也就是后来的中山舰)上保护孙总统,这让孙总统非常感动,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这小伙子是个可以信任的同志,值得培养。

你以为就因为这,蒋介石就发迹了?干上了黄埔军校校长?早着呢。

当初筹建黄埔军校之前,打算找几个人去苏联取取经,孙中山打算派许崇智去,而许崇智当时是粤军军长,打死不愿意去,估计是担心军长干的好好的,别回来后啥都没了。

没办法又打算找廖仲恺带队去,廖仲恺是确实没空,也对去苏联学习不是很感兴趣,也没去成。

正赶上蒋介石说他想去,孙中山一下子又想起了蒋介石之前对自己的各种忠心,觉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就让蒋介石去了苏联。

这次去苏联学习的经历,跟日后干上黄埔校长有相当大的关系。毕竟黄埔军校是苏联人一手操办建立起来的,这次去苏联毕算是跟苏联人搭上了线。

蒋介石去了一趟苏联就成为黄埔军校校长的人选了?并没有。

但是毕竟追随过大哥陈其美这样的青帮老大,学到了一项超级有效果的处世技能——结拜兄弟。

老蒋这一辈子结拜了十几个异父异母的兄弟,基本上都是秉承了「兄弟如衣服」的宗旨,别牵扯到利益啥都好说,一牵扯到利益翻脸比翻书还快。陈其美也就是死得早,不然大概率两个人也得闹翻。

蒋介石能当上校长,结拜的两个兄弟出了大力,一个是张静江,一个是许崇智。张静江是孙中山搞革命的大财神,话语权自然是相当强。而许崇智则是不愿意让程潜干,则极力推举蒋介石。

不过许崇智没过多久,就被这个干兄弟给坑了一把狠的,这个后面再说。

此时的蒋介石,官方头衔是黄埔军校校长,兼任粤军参谋长,充其量算是一个军人,而且影响力也不大。至于在党内,基本上属于排不上号的。

1924年国民党一大选举出24名中央执行委员和17名候补委员,都没蒋介石什么事,甚至湖南来的年轻的共产党员毛委员都入选了候补委员。这让蒋介石相当失落和不满,觉得自己跟着孙先生混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这么瞧不起人?

但是黄埔军校的成立,可以看做是蒋介石开始崛起的开始。

一个是他搭上了苏联人这条线,并获得了苏联人大力的支持。另一个是通过黄埔军校建立了黄埔学生军,也就是后来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开始掌握了枪杆子。

咱们要搞明白一个问题,蒋介石和很多国民党员不同,在孙中山决定联俄联共时,他对这个政策并不排斥。正相反,他还十分拥护向苏俄学习革命经验。

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918年蒋介石就对俄国革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自学俄文,打算有机会去俄国留学。

后来代表孙中山去苏联学习时,在苏联还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学说以及俄国革命的资料,并一直向孙中山建议要「师从俄国」。

当然参观过程中也对苏联有很多不满,以至于后来跟廖仲恺写信大发牢骚,说俄国人不可信。

这主要是指孙中山和苏联谈的建立西北军事基地的问题,没想到苏联一直有谋求外蒙古独立的野心,对这个事又反悔了。蒋介石是一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对这事极其不满。

但这不妨碍他支持联俄联共的政策,因为他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即使蒋介石担任黄埔校长之后,鲍罗廷对蒋介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