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素心居士是谁 > 第5章 说不通(第1页)

第5章 说不通(第1页)

素娥看到陈妈脸上多了些笑意,心中悬着的石头一下子落了地。宋先生给素娥把完脉之后又将三太太的情况说了下。

“二太太。”宋先生在那不足两寸长的胡子上摸了摸,“三太太虽似着了寒凉,可从脉象上看却又不似,我得回去再仔细斟酌下。”

“先生可否能说说,叫我心里也能有个底。”素娥听出了这话中有话。

“依脉象所看似乎是受了惊吓。”宋先生说道,“今日三太太呕吐多次,可房中一丝杂味都没有,纵是几日来吃了果蔬清茶,呕吐之物也会发出不同气味,我适才将三太太吐的绿水收了一些,还需回去再检验一下。”

“可关乎性命?”素娥忙问道。

“暂时还不如此,但是找不到病根,依三太太现在的身子,只怕伤及脏腑便真不好医治了。”宋先生此时毫无头绪,“三太太两次小产使得身子较弱,眼下这情况也不适合用汤药治疗;再则三太太口弱,有道是药补不如食补,现在便是将体力恢复,这方面还得劳烦二太太费心。”

宋先生看到儿子德文还在灯下翻着书,显然还在等着自己回来,经这一番折腾宋先生也被弄得没什么困意,便催着德文去睡,自己则拿着药匣去了后堂。这改朝换代弄得人心惶惶,年前订的一批药材到现在也没有到货,怕真是指望不上了。

红枫镇身处关外内陆,百姓世代务农倒也安居乐业。光绪年间在钦天监监正建议下将此地划为奉天境下。

光绪十五年宋先生落户红枫镇,娶了妻生了子,子又娶了妻,对于这里的百姓自然也多了几分亲近,无论贫富贵贱均能等同视之,无钱之人往往是看了病还能免费拿几付药回去。这些年承蒙着章府的关照药铺生意一直不错,宋先生也算是“拆东墙补西墙”了,生意好些但钱财依旧没有攒下,百姓中的口碑倒是日渐增长。

章府虽是江南大户,但是府里的老爷夫人丝毫没有为富不仁之举。章老爷与宋先生甚是投缘,章老爷不仅出资将红枫镇东西、南北两条主道铺上了青石板,又在镇北的旧祠堂边建了个“悦文书院”,此番举动可谓是造福后世、功德无量,这也是宋先生敬重章老爷的最为重要的一点。

自从府上少爷得病之后,宋先生自知医术不精也是没少跟着掉泪,后来得知章夫人有意给老爷纳妾,便将“悦文书院”陈举人的女儿淑媛介绍过去,没想到章老爷和夫人、二太太都中意得很。

宋先生将药匣中的小碗取出,打开密封的油纸,里面的污物一丝味道也没有。回忆着此番出诊的前前后后,总觉得三太太的病况不似那般简单,从病理和医理上看都是说不通的。虽说这早春天寒,三太太身子弱沾染上寒凉也是情理之中,可这呕吐之物微绿无味,就是清水下肚复又吐出也是有味道的,自己从未医治过此症,倒是觉得这个症状哪里见过,自家也存着几本历代名医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的古书,相互对照希望尽快能查出个端倪。

一连几日宋先生足不出户,药铺的事也交给德文打理。章府没有传来什么消息,宋先生心里也踏实不少,但是依旧没有查出什么线索,算来留下的止吐药粉也该用完了,明天早上就去看望下三太太淑媛。

宋先生放下手里的书暗自伤神,这淀清之法也是检验术中最为高明且实用的了,可现今这碗中毫无沉淀之物,用银针搅拌之后也没有毒物痕迹。

银针——银针——银针,怎么没有想起这个,宋先生忽地站起身,由书架的暗格中取出一本二寸厚的册子和一个皮袋子,总是觉得三太太淑媛的病情哪里见过,这册子是当年随同师傅给人诊疗时的记录,从师十五载总共也就记录了这一本,难怪自己一时不曾记起。

借着案头的光亮,眼前浮现出师傅那消瘦的面颊,银白的须发,以往的曾经霎时间涌在脑海中,宋先生不禁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宋夫人闻声从里屋出来,看到自家的老头子哭的似一个泪人,也不知该如何是好,轻轻的走上前扶住宋先生的肩头,看到案上那本发黄的册子恍惚知道了些什么。成亲之时这本“天书”还供在祖师爷的画像前,莫非这老头子想起以前了?没有听他讲过,也从来没有问起过。

宋先生抹了抹泪水,心中感叹几十年来未曾再见过恩师,临行前师傅曾告诫过自己,下山之后不能向他人提及师从何处,更不可擅自回山探望,师徒缘分已尽。宋先生也是自成婚后便将祖师爷的画像连同这册子一并收藏起来。

夫人贤惠见宋先生情绪稳定下来,便拿来一碗蜜羹放在案上,夫妻多年也不便多说什么。宋先生嘱咐夫人先行去睡,自己还得斟酌下淑媛的病情,轻轻拍了拍夫人的手叫她不必担心。

喜欢素心斋话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素心斋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