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彧呢,卢国夫人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楼大郎”时期——生母卑贱,顽劣任性。
也就是仗着楼谨“爱屋及乌”,这才没有被当成庶孽。
即便随后被舍弃,楼谨也给他安排了体面的嗣祖父,并分给他丰厚的家产。
然后,卢国夫人就没有再关注他了。
前两年,忽然听到楼彧拜了名士为师,还才貌俱佳,卢国夫人也只当是楼家在帮自己小郎君造势。
啧,常规操作罢了。
明明是个草包,可为了让儿郎顺利入仕,便故意吹嘘,甚至不惜造假。
只能说,卢国夫人对楼彧有了“野性难驯、不求上进”的刻板印象,只是些许名声,还不能让她打消偏见。
随后,卢国夫人就因为某些事,回了老家。
她不在京城,错过了兵变,也错过了楼彧的凯旋归来。
所以,她对楼彧,依然是嫌弃的,瞧不上的。
直到今日——
卢国夫人从未想过,那个臭名昭着的楼大郎,长大后,竟变成了温和、谦逊的君子。
还有他的容貌,不愧是“以色侍人”的独孤明月的种儿,长得剑眉星目、唇红齿白,身如青松,人如谪仙。
除了容貌,还有那种温润、和煦的气质。
端方君子、翩翩玉郎,哪里还有半分骄纵顽童的模样?
更没有长成烂泥般的纨绔。
反而比京中最优秀的儿郎都要耀眼、卓越。
卢国夫人一个对独孤明月母子有偏见的人,见到这样的楼彧,都禁不住暗暗感叹:好个少年郎。
若不是她对家中孙女儿都有了规划,这般优秀的儿郎,合该招来做女婿呢。
惊艳过后,卢国夫人稍稍扼腕,便开始摆出慈爱长辈的谱儿,跟楼彧攀关系。
独孤家是楼家的姻亲,楼彧即便过继出去,也当将卢国夫人当成亲家长辈。
半路偶遇,更该亲近、恭敬。
楼彧却赶忙“提醒”:“国夫人,彧不是独自赶路,而是侍奉琅琊公主进京。”
“琅琊公主虽年幼,但终究是圣人亲自册封的公主,食邑四百户。”
楼彧不想任由卢国夫人在自己面前充当长辈,索性就把王姮拉了出来。
他倒不是拿王姮当挡箭牌,而是,对于卢国夫人这样眼高于顶的人,就应当用权势来反压她。
套用王棉的一句话,正所谓“用魔法打败魔法”!
果然,听到琅琊公主四个字,卢国夫人脸上的“慈爱”有瞬间的凝固。
她确实是长辈,可在“君”面前,又是“臣”。
若楼彧没有点破,卢国夫人还能烊做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