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梦吃桔子的解梦 > 江山如画的典故(第1页)

江山如画的典故(第1页)

“江山如画”这个充满诗意与豪情的典故源自宋代文学巨匠苏轼那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这首词里,苏轼以其如椽巨笔生动地勾勒出三国时期那场惊心动魄、气势恢宏的赤壁之战的壮阔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们的深深敬意以及对悠悠历史长河的无尽慨叹。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不朽词作所呈现的画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滔滔江水滚滚向东奔流而去,汹涌澎湃的浪花无情地冲刷着岁月的痕迹,将古往今来的众多杰出人物都渐渐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而在那古老的营垒西侧,人们纷纷传说那里便是当年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战场。放眼望去,但见陡峭嶙峋的巨石直插云霄,仿佛要刺破苍穹;汹涌的波涛猛烈地拍打着江岸,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溅起的水花犹如千万堆洁白如雪的泡沫在空中飞舞盘旋。如此雄浑壮美的自然风光简直就是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绚丽画卷!

正是在这样波澜壮阔的背景下,苏轼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由衷赞叹。这里的“江山如画”四个字,既是对眼前壮美景色最贴切不过的描摹,又巧妙地暗示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有无数英雄人物纵横驰骋,建功立业,留下了他们不可磨灭的辉煌足迹。可以说,这短短一句诗既展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魅力,又蕴含着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深沉思考。

苏轼借由“江山如画”这一精妙表述,一方面毫不吝啬地赞颂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多姿,另一方面则将自己对往昔英烈的缅怀之情以及对个人身世际遇的感慨融入其中。自此后,“江山如画”这个成语便频繁被后人引用,用以形容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宛如精心绘制而成的绝美画卷那般瑰丽壮观。它不仅仅成为了一种对美好风光的形象描述,更承载着人们对于历史文化和英雄传奇的追思与向往。

在现代社会中,有一位名叫林宇的画家。他痴迷于苏轼的诗词,尤其对“江山如画”四字情有独钟。林宇决定踏上寻找如画江山之旅。

他背着画具辗转各地,来到赤壁旧址。望着眼前的景象,江水依旧奔腾,虽不见古时战船,但那股雄浑气息尚存。林宇支起画板,试图用画笔还原苏轼眼中的壮丽。

正当他沉浸作画时,一阵江风刮过,吹开了他手中的画册。画册里的纸张纷飞,其中一页飘落到江水中。奇怪的是,那页纸竟在水上泛起微光。刹那间,林宇仿佛看到了赤壁之战重现,金戈铁马,喊杀声震天。林宇瞪大了眼睛,被这奇异的景象震撼得不知所措。就在这时,他感觉自己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扯着,身体不由自主地朝着江面倾斜过去。

慌乱中,他伸手抓住了岸边的一块石头,才勉强稳住身形。然而,那股吸引力却并未消失,反而愈发强烈。

突然,从水中缓缓升起一道身影,身着古装,手持长剑,浑身散发着凛冽的英气。他看着林宇说道:“汝乃有缘之人,吾乃昔日赤壁之战中的将士,此画卷开启时空缝隙,汝可愿随吾再观赤壁盛景?”

林宇心中满是惊奇与兴奋,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刹那间,周围光芒大作,他只觉眼前景物飞速变换。

当光芒消散,他置身于战火纷飞的赤壁战场上,战船林立,箭矢横飞。林宇惊叹不已,急忙拿起画笔,快速描绘着眼前这热血沸腾又无比壮观的场景,他知道这将是他此生最为独特的画作素材。

当光芒消失,林宇回过神来。他意识到,这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连接古今的纽带。他重新拿起画笔,带着更深的感悟描绘眼前的一切。这幅画作完成后,在画展展出,每一个观画者站在画前,似乎都能感受到千年前赤壁的豪迈与壮阔,也体会到“江山如画”背后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喜欢桔子一梦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桔子一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