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一品布衣女主 > 第七百六十章 以假乱真之人(第1页)

第七百六十章 以假乱真之人(第1页)

“哪位是徐蜀王。”入得军帐,太叔义稳身长揖之后,便急急相问。“我是。”徐牧站出来,有些犹豫地看着面前的人。“你复姓太叔。那么,河北的太叔望,是你何人?”“是家父。”太叔义呼了口气,没有任何隐瞒。“老贼之子,定然是奸细!”太叔义声音刚落,赵棣已经大怒,急忙要唤来左右,将人拿下。太叔义不卑不亢,“若要杀我,还请蜀王给一柱香的时间。说完之后,要杀要剐,吾太叔义悉听尊便。”“说客?”“算说客。但不是沧州太后的。”“哪儿的?”左师仁皱眉。“为沧州百姓而来。”太叔义闭了闭目,跪地而拜,“很长的时间,我太叔义都是燕州的穷书生。战事之祸,非我本意。”“但在沧州里,我是太后的黑袍信使,以及随战幕僚。所以,我知晓接下来的事情。南门大开,并非是请降。待……盟军入城,城中便会烧起燎天火势,到时候,不仅是士卒,还有城中的七万户百姓,都将化为焦炭。”“你说谎——”“他说的是真的。”徐牧抬手,打断了赵棣的怒喝。他用木鸢探过,太叔义并没有说谎。妖后那边,确实在准备火城计。“蜀王,吾实不忍城中的百姓,殉战而死。”“你是中原人?”“不是……”太叔义咬着牙,满脸的悲哀。仿佛在燕州之时,他作为乡勇队长,领着街坊邻居抵挡柔然人,成了一场旷世笑话。“该讲的,已经讲完,太叔义愿赴死。还请蜀王斟酌,莫要轻易入城,恐起连天大火,百姓遭殃。”“我若不杀你,你要去哪?”徐牧沉思了会发问。“离开沧州,隐姓埋名,若赚了银子,开始私塾教习孩童。”“你留在我的帐内,如何?”太叔义摇头,“蜀王恕罪,我不喜欢打仗。”“若天下太平,便无仗可打。”太叔义捧手再拜,“蜀王若不杀我,我去意已决,还请蜀王恕罪。”徐牧叹了口气。他明白,太叔义此番前来,并非是妖后的意思。不过,关于火城计,他已经刺探到了。“六侠,送匹好马,多备水袋干粮,再赠一百两纹银,送太叔先生离开。”“徐兄,这样不好,他毕竟是老贼之子——”“左盟主,我徐牧愿担保,太叔义若是妖后的细作,不管什么后果,我西蜀一并承担。”见到徐牧这样说,左师仁犹豫了下,只得点点头。左师仁都没意见了,余下的赵棣等人,也只好作罢。跪地的太叔义,眼睛蓦的发红。徐牧走前两步,将太叔义慢慢扶起。“当初在山林,我遇到了数百人的难民,先生也在其中吧。”“正是,我那时是太后信使,要刺探蜀王的动向……”“先生离开后,我问了许多难民,都说这一路,都是先生在护着他们。若无先生,沧州的溃军,早已经祸了他们。”“虽各为其主,但先生大义。日后若有难处,便来西蜀,我徐牧扫榻以待。”“吾记得了……多谢蜀王。但吾太叔义,曾为太后幕僚,做过不少恶事。便自断三指,了却恩怨。”“先生——”没等徐牧阻拦,太叔义已经三指撞地,一指断裂,二指扭曲。“告、告辞,还请蜀王切记,城中火计,恐要牵连七万户的百姓。”太叔义苍白着脸色,撑着身子,又是一个长揖,才趔趄地转身离开。“六侠,去送送。”徐牧声音惋惜。中军帐里,因为太叔义的出现,所带来的情报,一时间,气氛变得有些紧张。“徐兄,情报是真的?”“是真的。”到了现在,徐牧索性将刺探的情报,也说了出来。“这妖后,如此歹毒!着实可恨!”左师仁恼怒地抬手,重重拍在案台上。“还将城中的七万户百姓,绑在一起殉国!”徐牧也陷入了沉思。其实不用太叔义,他也知晓了妖后的毒计。抛开太叔义厌战的因素,或许……太叔义的厌战之举,也在妖后的算计之中?毕竟,妖后不知道木鸢的事情。才算计到了太叔义,会将火城计的情报,带来给他?自报家门,这妖后要做什么?……沧州里,迎风呼呼的旌旗之下。“太后,太叔义离城了。”“知道了。”苏妖后的脸色,并没有丝毫动容,“知子莫若父,其父来信说过,太叔义自小生于燕州,过于宅心仁厚。虽有满腹韬略,但恐有一日,会现妇人之仁。”“他猜对了,我也猜对了。”苏妖后叹了一口气。“听说太叔义去了敌营后,又没有投效,单人单骑离开沧州……要不要,派人去追杀?”“让他去吧。再怎么讲,他也是老师之子。”“密切留意城外的敌军动向,不论什么情况,立即来报。”……在盟军营地,二里之外。殷鹄送了二里,才拱手抱拳,准备转身离开。“殷兄稍等。”骑在马上的太叔义,犹豫了下开口。“蜀王之高义,吾太叔义没齿难忘……关于太后,我听说了一件事情,请殷兄转告蜀王。”“太叔先生请讲。”“家父太叔望,偶然一次说过,太后是以假乱真之人。但只说这一句,家父发现失言,便不再开口。”“以假乱真之人?”太叔义点头,“这乱世里,充斥着太多的尔虞我诈,我虽然入仕没多久,但已经厌憎无比。”“太叔先生要去哪。”“经内城,去河北一带。家父若身亡,便收敛尸首,守孝三年后,开个私塾,娶个姑娘,安安稳稳度日。”“殷兄,告辞了。”“太叔先生,来日方长,你我有缘再见。”阳光之下,太叔义仰起平静的笑容,“若哪一日天下太平,我便不请自来,拜会殷兄和蜀王。”“告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