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天幕是哪个幕 > 第十九章 万世之名四千大章(第2页)

第十九章 万世之名四千大章(第2页)

你是要你爹永远背负这千古的骂名才好受吗?

你瞧瞧你,尖嘴猴腮,哪有一点当皇帝的样子?

我问你,你大哥当皇帝,你不服吗?”

朱高煦颤颤巍巍的跪在地上,爹啊,我造反还不是你经常pua我,说让我当皇帝的嘛。

现在好了,直到他最后也没当上皇帝,他现在肯定直接选择躺平了,爱咋咋地。

“爹,我服!”朱高煦弱弱的说道:“爹,我向您保证,我朱高煦一定坚决拥护大哥!不管将来还是现在,我绝不造反!

如果我造反,我、我的儿子孙子,汉王一脉直接除名于朱家的宗谱上!”

朱棣也没继续刁难老二了,他知道,老二这傻子估计是看到瞻基刚上位,不知道被谁给忽悠了,才一时脑袋糊涂造了反。

于谦确实很厉害,这样的人自己都不舍得杀,自己的孙子也喜欢他,怎么会让他孤身犯险呢?

哪有人造反能被只身一个人劝降的?

这傻小子啊,老夫真是死了之后都要丢人!

【土木堡之变,皇帝朱祁镇被俘,瓦剌大军一路南下,直冲顺天府而去。

在这危难之际,于谦力排众议,以东晋、南宋为例,拒绝迁都,严办南迁之臣。

他为了提升京城的人心,扶持成王朱祁钰上位,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并号召全国进京勤王。

他和朱祁钰亲自上阵,率京师留守的一万军马力抗瓦剌,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又联合朱祁钰,开创了景泰中兴,挽救了大明被朱祁镇拖垮的国势。】

朱元璋本就有迁都之意,国家南北分割太久,金陵奢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所以才有朱标巡视西安考察迁都之事的准备。

他没想到,自己没做成的事情,居然让老四这个傻小子做到了。

但老四迁都北平,看来也是在金陵受了委屈啊。

那些官绅集团,在江南沆瀣一气,连根拔起甚至要废了大明的社稷,自己这么敢杀的皇帝他们都敢如此胆大,可想而知,老四当初遇到的阻力应该也不小。

其实,朱棣迁都就是想着,你们不配合,呵呵,我不陪你们玩了,大明皇帝要回到他忠诚的顺天府!

但,朱元璋还是很生气,“他么的朱老四!你跑到了北平,你让你爹娘孤单的留在应天府是不是!”

“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爹了!”

“爹!爹!我错了,我将来继位后,我一定把你的坟迁走!”朱棣死死的抱着老朱的大腿,不让他踹自己。

“什么?你还想继位?你要造你大哥的反不成?”

“爹,你怎么给我挖坑啊!”

“好了,父皇,四弟,咱们继续看天幕吧!”朱标劝道,“这位于少保不愧是让四弟爷孙三代人看重的人物啊,力排众议,拒绝南迁,还能以京师留守的弱军对抗瓦剌大军!”

“既能领军平叛,又能开创盛世,中兴大明,这样的臣子,孤佩服啊!”

朱棣看着眼前的画面,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他怒目圆睁地盯着天幕,咬牙切齿地说道:“也先,你这老小子竟然还不知悔改,真是皮痒难耐!上次教训不够深刻吗?居然胆敢围困我大明的京师!”

宣德帝此时心情激动,眼眶湿润,感慨万分:“朕果然没有看错于谦!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拯救了我大明的危局!”

一旁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相互对视一眼,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们想起了当初对于谦的培养与期望,如今终于得到了回报。杨士奇感叹道:“我们选择培养于谦果然是正确的,他不负众望,不仅得到了三位陛下的认可,更是在青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此等后生,真是令人敬畏啊!”

大唐

李世民对于谦的能力和个人的品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扬言道:“立德啊,给朕把这首诗记下来,朕要好好的临慕和拜读!”

阎立德应下。

【1457年,于谦被斩,天下冤之,都督同知陈逵被其忠义感动,收殓其尸!

他在这个污浊的世界干干净净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天幕上,于谦刚毅的拒绝了来劝他的大臣们,拒不认所谓的“罪”。

最后,在顺天的大街上,于谦被押赴刑场。

这一天,京城的百姓都出来了,他们站在大街上看着那位拯救了京师、救了全城人的命唯独救不了自己的少保,他们默默无言。

没有人说话,但他们注视着于谦一步步的走向刑场,悲伤之情溢于脸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