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继隋制,只不过是在隋朝的身上吸血罢了。”
“别再提什么唐继隋制了,就杨广那个败家子,二世而亡,穷兵黩武、大兴奢靡。隋朝确实提出了很多先进的制度,但是却是唐朝在完善成了一套适用的制度。”
“杨广那种能把老爹给的天胡开局打成满盘皆输的有什么好吹的?”
“唐朝公主养面首,搞和尚道士,甚至与情夫谋杀驸马,与亲戚弄到一起,这不是很常见吗?”
“老李家的基因真的是,在xg这一方面,历代开放大胆之最!”
“脏汉乱唐,强大的一方面背后也有龌龊的一面。”
“你们怎么跑偏了?这不是在夸赞大唐百年盛世的视频吗?”
“大爱二凤!!主要还是长孙皇后去世的早,除了长乐晋阳几个亲手抚养的,皇后病逝后面没人管,李世民又不会教孩子,才让后面的王爷公主一个个奇葩混乱!”】
大唐
“陛下,既然天幕已经告诉我们许多未来的事情,那么这也证明了我们正在构思、已经实行的一些制度是正确的。”看到天幕对大唐的繁荣的肯定、对大唐制度的肯定,杜如晦拱手道。
“我倒对这个这个天幕上说的行省制度很感兴趣。行省,行走的三省?这就是划分很多州郡成立一个在他们上面的机构,拥有一部分中央的权力。”房玄龄不愧是千古名相,很快就能举一反三。
“我们大唐的监察道制并没有三省的政权、兵权和财权,只有监督沟通上听之责。在未来的大唐还会继续的开拓疆土,随着时间的长远,州县也会繁多,地方的矛盾也不能全都赖中央解决,或许我们也能采用这样的地方制度。”杜如晦道。
“但给地方如此多的权力,又如何保证他们对中央的忠诚呢?”房玄龄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保留监察道的职能,我们可以分给行省监督地方的权力、建设当地的财权、以及管辖州郡的行政权。”杜如晦的眼睛充满了智慧的光,他回答房玄龄道:“而地方军权则可以设置十二卫的地方武卫,其长官与迁贬由陛下抉择。”
李世民听到二相的辩论,不一会就商讨出来了一个大概的方案,他连连点头,对二人的结果表示满意。
“这个事,玄龄你下去后你们尚书省拿出个章程来吧,先在陕东道试行!”
房玄龄应是。
但没多久,天幕上又播放起了后人对大唐皇室的乱象,这让李世民的脸上青一片紫一片的,他抓着长孙皇后的手出满了汗水。
一向颇为自信要面子的李世民此时难掩尴尬,只好咳咳两声,自言自语道:“这一定是后面的儿孙不知道学好!朕回去之后就在《帝范》上加上道德篇,宗室子弟必须全部学会倒背如流!”
反正堂下和李世民的子女有婚约的大臣倒是心里在琢磨,怎么和陛下委婉的开口,我们门楣低下,亲上加亲的事情还是要再议一议,让陛下收回成命呢?
长孙无忌倒是没有大臣们的那种忧虑,他的外甥女他是知道的,小丽质从小就冰雪聪明,跟妹妹很像,一看就知道将来是贤惠婉淑的女人。
当看到天幕上的后人对李世民的教育方法保持质疑和否定后,李世民不忿的道:“那肯定是朕忙碌国事,那些教导皇儿们的老师没有教好!”
而当他看到除了长孙皇后在世前抚养的几个孩子品性优良,后面的一个比一个荒唐,他也无法再否认肯定不是他的儿子女儿时,面子上属实有些挂不住了。
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妻子居然比他先去这么久。
“朕的观音婢啊!”长孙皇后刚被李世民喊来一起看天幕,两口子坐在一起还没为大唐的繁荣开心多久,李二就遭到了晴天霹雳。
“朕一定会为你请天下名医诊治!”李世民红着眼眶,握着长孙皇后的手,动情的说道。
皇后的身体有隐疾,他是知道的,可为皇后寻访了多年的良医,他们都手足无措,一想到天幕的神奇之处,李世民的眼中又燃起了希冀的光,不知道这后世可有什么方法为皇后这病提供解决方法。
“陛下,没有教导好皇嗣都是臣妾的错。”长孙皇后先是说道。
看到天幕上说大唐的繁荣,她也很高兴自己的孩子们的未来本事。
看到自己的孩子们的品德被后人如此的说教,这位母仪天下的皇后内心同样十分的煎熬和痛楚。
天幕上说本宫的丽质最像我,也最有贤良的名声。长孙皇后想到这,便对李世民说道:
“陛下,假若臣妾去世后,还望陛下能以长乐长姐的身份,让她担起教导诸皇嗣的责任。”
“观音婢,说什么傻话呢?朕一定会为你寻遍天下名医!”帝后二人一副伉俪情深。
孔子:这才是我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君主和君天下的盛世啊,善!
刘彻:如此才是盛世吗?我大汉也有!
刘询:不就是比我大汉打的远了点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朕再让大将军向西继续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