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话音刚落,郑国再次拱手道:“大王,臣愿以性命担保,若此渠不成,或不能为秦带来益处,臣甘愿领罪。”
此时,朝堂上的大臣们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有的大臣说道:“大王,这郑国乃是韩国奸细,不可轻信,当速速斩之,以绝后患。”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急切与愤恨。
也有大臣附和道:“是啊,大王,切不可因他一番言辞就动摇了决心。此等奸人,留之必成大患。”
但也有大臣站出来说道:“大王,臣觉得郑国所言不无道理。如今工程已进行大半,若就此放弃,先前的投入皆付诸东流,且若真能如他所说,对我大秦实乃大功一件。还望大王三思。”他的脸上满是忧虑与恳切。
嬴政听着大臣们的议论,脸色愈发阴沉,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他的内心也是犹豫不决,一方面是对韩国阴谋的愤怒,一方面是对郑国所言可能带来的利益的考量。
就在这时,吕不韦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大王,臣有一言。”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嬴政看向吕不韦,说道:“相国请讲。”
吕不韦看了一眼郑国,说道:“大王,郑国虽为韩间,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若此时杀了郑国,不仅有损大王威名,且于秦国无益。”
“不如让郑国戴罪立功,继续修建渠道,若真能功成,乃是秦国之幸;若有差池,再治他的罪也不迟。”吕不韦的话语条理清晰,语气诚恳。
嬴政沉思片刻,权衡利弊之后,说道:“相国所言,也有几分道理。郑国,本王就给你一个机会,若能将功赎罪,本王饶你不死;若再有二心,定斩不饶!”
郑国连忙叩头谢恩:“谢大王,谢相国,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王信任。”
此后,郑国继续负责郑国渠的修建,而此后秦国朝堂之上,关于此事的议论仍未停歇。
与此同时,嬴氏宗族和一些贵族们在朝堂上,借郑国之事,趁机纷纷进言,力劝嬴政驱逐在秦的他国客卿。
“大王,这些外来之人,心怀叵测,不可轻信啊!”他们的语气急切而充满忧虑。
“大王,当务之急是清除这些可能的隐患,以防再有他国阴谋得逞。”
在众人的劝说下,嬴政最终写下了“逐客令”。
一时间,秦国朝堂上下人心惶惶,那些来自他国的客卿们都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他心中愤懑不平。在这紧急关头,他决定再次冒险进谏,试图说服嬴政收回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