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李清照的诗 > 不肯过江东项羽与嵇康(第2页)

不肯过江东项羽与嵇康(第2页)

而赵明诚的“缒城宵遁”正是发生在这一大背景下,便也变得很可理解了。皇上尚且一直在跑,太守还在苦守什么?

局势混乱,谁是兵谁是贼都分不清,谁是叛军,谁是伪军,谁是义军,如何确认?那个时期,不投降金廷,不参与叛乱,不趁机作恶,就已经是忠臣了。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罢去知府之职的赵明诚无官一身轻,与李清照一起押着金石古玩,搭船上芜湖,入姑孰(今当涂),打算在赣江边找个住处定居下来,再次回归隐居生活。

行经乌江时,赵明诚弃舟上岸,拜谒霸王祠,并在《金石录》卷七著录道:“唐《西楚霸王颂》,贺芝进明撰,贺兰诚书。”

李清照“至今思项羽”的《绝句》应当就是在此时写的。

尤其联系到随后传出的“泥马渡江”的故事,李清照“不肯过江东”讽刺的是谁就更是不言而喻了。

故事说,赵构在逃亡中,一夜宿于崔府君庙,睡梦中有神人指点说:“金人追及,速去,已备马于门首。”赵构惊醒,看到门前果然有马,当即骑上狂奔。待安全渡河后,马便再不肯跑了,下马一看,竟然是庙里泥塑的马像。

这故事显然出自朝中“宣传高手”的包装,旨在说明赵构乃真命天子,君权天授,所以有神人保佑。

诸如此类的传说还有很多,因为赵构弃扬州而逃的行为实在太丢人了,于是“段子手”们要制造点儿奇事玄说来为其贴金,不停地美化中兴之主的坚韧不拔。但是我们却只见到了他的狼狈、怯弱与自作自受。

尤其根据《朝野遗记》等记载,金军打来时赵构还正在颠鸾倒凤,蓦然听闻兵至,“矍然惊惕,遂病董腐。故明受殂后,后宫皆绝孕”。也就是说,赵官家吓到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南宋小朝廷的后宫有多少人呢?

根据扬州溃败后赵构削减后宫的诏书可知,赵构在杭州一次放出宫人三百八十人,那么剩下的还有多少呢?至少一半吧?

只是个偏安一隅的临时行宫,竟然充纳后宫近千人,何其奢靡!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李清照行经乌江霸王祠,古今对比,感慨一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所指为何,不是显而易见吗?

当年楚霸王兵败而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宁死不降;如今宋高宗却置家国于不顾,不但过了江,从汴京跑到江南,还要一跑再跑,逃得比兔子还快,怎不令天下有志之士寒心?

李清照虽为女子,却自小心系家国命运,因此才会写下痛切愤慨的这句“不肯过江东”。

这样的深沉悲壮,这样的情词恳切,竟给扭曲成了讽刺丈夫的夫妻闹别扭之作,简直是焚琴煮鹤,明珠投暗,化神奇为腐朽。更何况,乌江祭祠明明是夫唱妇随的一次偕游,赵明诚仍然不改初衷地寄情金石,李清照又怎么可能会在这时候讽刺丈夫,没事找事?

显然,持此论调的所谓学者们,是既不了解历史背景,也不考虑作者同时期的诗风主题,就只喜欢觑准人家床帷间事反复思量,钻墙觅缝地炒八卦,生生把一首慷慨雄健的千古绝句给弄拧巴了,实在是格局阴狭所致。

此外,李清照还有另一首咏史绝句,收录于《朱子语类》中,让朱熹这个最苛求女人的道学夫子也忍不住慨叹:“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咏史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嵇中散指魏晋名士嵇康,“竹林七贤”之首。因为不耻司马家族夺曹魏而代之,坚决不肯为官称臣,遂抱伯夷、叔齐之志,开个打铁铺子大隐隐于市。然而司马昭到底担心他的影响力,遂找了个罪名将其问斩。

刑场之上,嵇康神情一如既往,无悲无喜,淡定从容,只看看眼前围观的众人,又抬头看看日影,沉稳地说:“请把我的琴取来吧。”遂横琴膝上,滚拂绰注,弹奏一曲。时缓时徐,清调绝伦,云垂海立,石破天惊。

众人听得惊心动魄,个个屏息,安静得落针可闻。一曲既罢,嵇康仰天喟然:“《广陵散》于今绝矣!”引颈就戮,时年三十九岁。

李清照将南北两宋比作东西两汉,认为南宋正是继绍之朝。

从而将济南刘豫喻为王莽乱政。

夷齐宁死不食周粟,嵇康甘愿杀身成仁,而刘豫却叛宋降金,做了伪齐皇帝,可不是一枚赘瘤吗?

从这两首风格相近的咏史绝句中,不难感受到李清照作为一名北宋遗民对于绍宋中兴的渴望,并由此引发的对逃亡皇帝的不满,和对齐国伪帝的痛恨。

且说姑孰,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当涂,正是李白埋骨之地。

大青山下,李白已经安静地在这里躺了三百六十多年。这也是李清照与李白最近的距离,倒不知道她是否曾去参拜。

赵明诚夫妻显然很喜欢安徽的青山秀水,如果没有后来的御旨诏令,也许就会在安徽贵池选址盖房,把这里当成第二个青州,从此安居乐业,白头偕老。

可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重新夺回皇位的赵构没有忘记赵明诚,刚刚坐稳龙椅就下了一道旨意,命赵明诚改知湖州,且令他前往建康上殿朝见。

赵明诚三月才被革职,五月便改知湖州,奉诏“过阙上殿”,这也更证明了兵叛另有内情:王亦兵变,李谟何以预知得那样清楚?赵明诚为什么毫无作为?他此前也是经过战事立过军功的人,正是因为在淄州平叛有功才得以升擢,深得皇帝信任,也才会做了江宁知府。如今副手都能够轻易地连夜平叛,他又何至于在战事刚起时问都不问就弃城逃跑?

建康六朝古都,东有“龙盘”紫金山,西有“虎踞”清凉山,北有玄武湖,南有雨花台,又濒临长江,地形险要,史上在江南建都者大多都会选择南京。

事实上,赵构小朝廷的确有在此建都的想法,就在罢免赵明诚不久,赵构便脚跟脚儿地来了江宁,改江宁为建康府,暂行驻跸;直到绍兴年间还多次提及,但是经过种种考虑推敲后,最终还是决定以临安为行在。

这样重要的一个位置,赵构能任命赵明诚为知府,与扬州一江之隔,多多少少都有替自己打前站的意思,至少也是重要的“备胎”,其信任可见一斑。而且赵构既然来了建康,想来自是详问事发经过,断定赵明诚无辜,才会发诏起复,令他过阙上殿的。

只是,这却酿成了赵李夫妻一生中最大的悲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