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得在瓦市子耍些乐子罢?
这些都能带动当地经济。
……
韩桢没有先去官营作坊,而是径直回到县衙簿厅。
薄厅的书吏与税吏,如今已高达两百余人,办公场所不够用,以至于又扩建了几间房子。
老实说,临淄县作为一个中县,人口不过三五万,根本就用不到这么多胥吏。
哪怕是京畿周边的望县,也就只有几十个书吏与税吏。
两百多名胥吏,光是每个月的俸禄支出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对此,胥吏们不懂,但常知县心里却跟明镜似得。
之所以有这么多读书人应召胥吏,就是因为他们保证过,胥吏往后可以做官。
但临淄县算上主簿和县丞,满打满算也就两个官位空缺,根本不够分。
这些胥吏,都是往后京东路各州县官员的预备役。
韩桢说要等,不光是在等军队,也在等这些胥吏。
起事之后,每打下一个州县,便可派遣一名表现突出的胥吏升为官员,前往管理。
此举既能整顿胥吏,又能吸引不得志的读书人投靠,还解决了往后打下州县的管理问题。
一石三鸟!
莫要觉得胥吏就不如官员,事实上在基层治理上,胥吏反而比官员更具优势,因为胥吏们就是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衙内如何运转,治下之所如何收税,赈灾救灾如何进行,都一清二楚。
反倒是那些官员,一个个埋头苦读十几年,一朝考上进士,然后被派往一州一县管理几万甚至几十万人,一丁点经验都没有,治理州县还是得靠手下的胥吏。
照例寻洪押司询问了一番县中情况后,韩桢提笔开始规划起了火药工坊。
火药的秘方,比之精盐更加重要。
所以,保密性要放在首位,其次才是生产效率。
不同于制盐厂,他打算将整个火药工坊,一拆为三。
在小东村建造制硝工厂,在杨庄建造制硫磺工厂。
这两处工坊,只负责提纯硝石与硫磺,其他的一概不用管。
提纯之后,统一运送到设立在军营深处的火药作坊中。
军营的火药作坊,再度一拆为三,分为调配、制粒以及填装三个独立的车间。
调配车间,只负责将三种材料按比例,称重调配。
调配好的火药,运送到制粒车间,将粉末火药制作成颗粒火药,最后再送到填装车间,制作成完整的火器。
如此一来,既能提高保密性,又保证了流水线作业的效率。
这是韩桢能想到,在不影响生产效率的前提下,最好的保密方法了。
有心人想要得到完整的火药配方,必须把制硝、制硫磺、以及军营中的三个车间这五处工坊全部经历一遍。
但凡少了其中一道手续,仿制出的炸药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写好规划书,韩桢命人唤来袁工匠。
不多时,袁工匠满头大汗的匆匆赶来:“不知县长唤俺有何吩咐?”
“你且看看罢。”
韩桢将手中的规划书递过去。
接过之后,袁工匠低下头仔细看了起来。
待到看完之后,他不解道:“县长,为何不把三个作坊整合在一起,如此一来,建造时能节省不少钱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