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你不了解的西汉史 > 第75章 立刘武嗣 满朝反对(第1页)

第75章 立刘武嗣 满朝反对(第1页)

刘濞造反有个小插曲。

刘濞为了造反,手底下养了不少人,起兵后,这些人担任了或大或小的军官。

其中有一个比较郁闷,这个人叫周丘,下邳(江苏邳县)人,早年犯了罪跑到刘濞那里避难。不过周丘是个酒鬼,刘濞不怎么待见他,什么职位也没有。

周丘向刘濞主动请缨,说给他弄个汉节(等同于政府介绍信,证明文件),他自己有办法征兵,而后帮忙作战。

刘濞倒没有怀疑,周丘即便失败也对他没什么损失嘛。

周丘持汉节回到自己老家下邳县,以中央政府特使的身份,招下邳县令来见,县令来了后被他当场杀掉。

周丘随即找来自己家族里的兄弟和朋友,在整个下邳县内大造舆论,说吴王兵力强大,进攻一个下邳县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大家不要抵抗,否则吴王会屠城,赶快投降跟着我们响应吴王,还能保得家人性命…

就靠这个,一夜之间周丘召集了三万人规模的军队,向刘濞汇报。刘濞命令他向北进攻,今天的山东西部一带。这个周丘还真是奇才,打到城阳(山东菏泽)时,兵力已经达到十万。

然而,上天不给他机会,周丘的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他还没来得及驰援刘濞,刘濞战败南逃了。周丘自觉独木难支,领着他的兵回下邳。由于长年喝酒,周丘的身体很差,还没到下邳,病发身亡。

插曲完毕。

平定七国之乱,让周亚夫声震天下,刘启像迎接上帝一般,迎接周亚夫回长安,并继续担任太尉一职。

周勃平诸吕,周亚夫平七国之乱,两次拯救刘氏江山于危亡,刘家人真该好好感谢周家爷儿俩。

李广作战勇猛,战功卓着,他也成名了,按理说赏赐应该不少,至少升个职没问题,运气好还能封个侯。可是李广这个人有点小问题,贪。不是贪钱,是贪名,可能是太想重振祖先的声威。梁王刘武很赏识李广,战事完结后,封了他一个将军,李广欣然接受。可李广是中央政府委任的军官,没有任何手续情况下,接受诸侯的职位,这是违法的。

所以李广回长安后,任何的官方封赏也没有,不过也没治罪。李广的能力所有人还是看在眼里的,有关部门奏请,让李广担任上谷郡守,上谷郡和匈奴接壤,在今天的河北宣化一带。李广从此开始了一生戎马边关的生涯。

七国之乱是封建王侯对中央政权的最后一次冲击,虽然之后地方挑战中央的事经常会发生,但是游戏规则已经变了,当然,如果一定要上升到人性高度,所有的战争都没有区别,但是也没必要升到那么高。从这之后,封建这个词的原始涵义越来越淡,到后来基本消失了,封土建国只存在于文字,或者某个野心家的头脑里。

从这个角度讲,刘濞是中国最后一位诸侯王。而由秦始皇嬴政开创的,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大中国,开始成形了。

最感到欣慰的自然是皇帝刘启,每天笑容挂在脸上。刘濞造反时,刘启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岁,现在又仿佛年轻了十岁,他的国家得救了。然而在他内心深处有个非常痛苦的角落,每每想起,黯然神伤,他的老师晁错。

晁错被杀后,刘启问前线回来的人,吴楚知道晁错死讯后,有什么反应?得到的回答是,杀晁错一点作用也没起,吴楚根本当不知道,清君侧杀晁错纯粹只是个口号。

刘启深深叹了一口气,连声说后悔后悔。他也只能口头后悔一下,晁错全家都被杀了,没留下后人,想补偿也没机会。

虽说这件事,很大程度他是受袁盎、窦婴等群臣胁迫,但最后批准的毕竟是他。他所能做的,就是每年在晁错的忌日,派人祭奠一番,放点祭品,烧两柱香。

梁王刘武因为成功抵抗吴楚联军进攻,功盖天下,各种通报表扬文件连篇累牍,刘武也把自己当成国家拯救者。

曾经最强的几个诸侯已经在七国之乱中消失,如今整个中国刘武的光芒最盛,甚至皇帝见了他都有几分谦让。不只是功劳的关系,还有后宫里的窦太后,刘嫖、刘启、刘武的亲娘。

老人普遍都最喜欢最小的孩子,窦太后也一样。窦太后对刘武的过多关照,让刘启都自感无奈。

刘武自问不亚于老哥刘启,只不过刘启是皇长子才做上皇帝位,所以他和刘启见面,从来都不客气,什么诸侯礼数,国家制度,都抛到一边。

刘武在梁国都城大兴土木,城市规划、建筑规格全部照着长安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启还送了他一杆天子旗,刘武每次出门,都是高举大旗,尾随千军万马,路人回避,每到一处高喊梁王驾到…(出言跸,入言警)。

按照当时规定,诸侯王每年都要来长安朝拜,但是有严格限制,最多在长安逗留二十天,这期间,只能和皇帝见四面。第一面是家庭性质的,诸侯王和皇帝聊聊家常,说说闲话什么的,不对外;第二面,正月初一,诸侯向皇帝献礼,这次是公开的;第三面,第二面之后三天,皇帝设宴款待诸侯,赏赐礼物,这次也是公开的,各种各样的人都参加;第四面,第三面之后两天,诸侯向皇帝告别,回封地,这次是私人性质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