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太子李亨在安史之乱中即位的过程 > 第39章 鱼朝恩的厚礼(第2页)

第39章 鱼朝恩的厚礼(第2页)

太子的旗号,高额的饷银,再加上贼势汹汹的现实,让长安城中青年都为之热血沸腾,纷纷喊着“好男儿当兵去”的口号。

尤其是那些世家子弟,除了已经外逃的,剩下的都叫着喊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相比于上层的逃窜,这些人才是长安城的中坚力量。

听了裴冕的数据,李俶一下子就瞪大了眼睛,他没想到,大唐皇太子的旗号这么管用。三弟在关中募兵,一天招募到了三千多人,这已经算是很多了。现在兵部在长安城中招募,更是盛况空前,超出了他的想象。

李亨也是一脸的笑容。不过,他心里很清楚,兵好募,将不好选。

若是从龙武卫、陇右军、神策军、金吾卫中调拨将弁,势必会影响这几支军队自身的战斗力。

若是完全不调配,这些新招募的军队,来不及进行训练,根本无法成军。

以前生怕没有兵卒,现在却担心没有将领,特别是基层将领。

眼下,神策军是精锐中的精锐,这是他的王牌部队,能不动就不动。其他各军,尽量不要抽调校尉以上将佐。这是他的盘算。

“裴总宪,新招各军如何配置将弁,你们有没有一个章程?”李亨不无担忧地问道。

“太子殿下,方才老臣会同兵部商议了此事,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意向。”裴冕说道,“神策军乃是成建制的精锐,不要轻易打乱其原有规模。

因此,只能从龙武卫、陇右军、金吾卫三军抽调弁佐。

以招募四万人计算,一个校尉领兵两百人,则需要校尉两百名。

老臣和兵部的意思就是,从上述三军调拨校尉一百名,缺口的一百名校尉由旅帅补齐。

每旅一百人,一共需要旅帅四百名,只抽两百名旅帅,剩下的两百名由队正补齐。

此外,还需要调拨中郎将、郎将三四十名,可全部由资深校尉晋升。

因此,理论上讲,四万人的新军,需要调拨校尉一百四五十名,旅帅三百名,队正二百名。

队正以下就地产生。关中地区多世家子弟,他们天生就有做弁佐的潜力,别说担任旅帅和队正,就是做校尉,也不差。

如此说来,实际所需弁佐应该在五百名以下,甚至不到四百名。

这就是老臣和兵部商议的结果,请太子殿下定夺。”裴冕拱手说道。

“如此甚好,就按你们拟定的章程来办。”李亨肯定地说道。

李亨微微蹙起眉头,目光凝视着前方,看似在思索着裴冕的话,实则内心五味杂陈。

他深知,这几支新军承载着整个长安的期望,是当下抵御叛军非常重要的力量依托。

然而,这些士兵都是匆匆招募而来,连基本的训练都未能充分开展,他们真能在刀光剑影、残肢断臂的战场上稳住阵脚吗?

会不会一遭遇叛军的猛烈冲击便如惊弓之鸟一触即溃呢?

虽说他对将士的忠诚抱有信心,可这毕竟是几支临时拼凑而成的军队,毫无磨合与协同作战的经验。

在安禄山那些久经沙场、训练有素且来势汹汹的叛军面前,能否保持坚定的战斗意志,不陷入混乱与溃败,他确实有些没底气。

每一个决策都如同千钧重担,必须在脑海中翻来覆去地深思熟虑、反复权衡斟酌。

稍有差池,都极有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令局势瞬间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此刻,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感觉自己正孤身行走在横跨万丈深渊的绳索之上,一边是安禄山叛军的强大攻势,另一边则是军队内部由于缺乏磨合、协调困难而潜藏的混乱。

稍有不慎,两边的任何一股力量都能将他、将整个长安拖入无尽的黑暗之中。

“李藏用那边有消息吗?”李亨问道。

裴冕摇了摇头。

李亨心中明白,招募土匪是此次募兵最难的一个环节。

这些啸聚山林的土匪哪有那么容易归顺朝廷呢?而且,他们长期与朝廷作对,心中不免有些担忧。

现在事态紧急,朝廷宣布既往不咎。一旦战事结束,朝廷恐怕就要秋后算账了。这样的事情,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