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带着粮食回明末 > 第22章 赈灾(第2页)

第22章 赈灾(第2页)

李致安轻轻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如此说来,明日我们不妨换上便服,装作普通商人或路人,再去城东试探一番,兴许能发现更多有用的线索。”

程彦清沉思片刻,点头答应:“好,今日我们先专注于赈灾事宜,待稍稍闲下来,再去查探。洛阳的局势已经够乱,赈灾不稳,什么都难以为继。”

次日清晨,天色刚亮,程彦清与李致安早早来到粮仓,亲自组织赈灾活动。二人分工明确:程彦清负责粮食分发的总体规划,将灾民分组登记,按需分发;李致安则带领士兵维持秩序,监督每一袋粮食的流向,防止哄抢。

李致安站在队伍前,声音洪亮地吩咐道:“一个人只限两升熟米,不得多领,更不得争抢。若家中有老幼病残者,可报登记,特许补领,但不得假报。”

程彦清则指挥将灾民分成三队。一队按人头登记,确保粮食发放有据可查;另一队直接排队取粮,按照标准配给;最后一队则交由医官检查,将重病或虚弱无力之人优先登记并取粮。

整个粮仓前,原本拥挤的灾民因二人的妥善安排逐渐安静下来,井然有序地排队。偶尔有人想插队或争抢,立刻被士兵制止,未造成混乱。

信王站在一旁,双手负后,默默观察着二人的行动。他面色略显惊讶,却始终未插手,只静静看着。尤其当他看到程彦清将灾民分成三队,并安排医官检查时,脸上露出一丝若有所思的表情。

他低声问身旁的亲随:“赈灾竟需要这样细致?以前我听说,不就是直接将粮食发下去么?怎会有这么多规矩?”

亲随低声答道:“殿下,怕是先前您见到的那种简单分发,正是导致灾民哄抢、伤亡的原因。这两位大人经验丰富,安排井然有序,规矩清晰,难怪灾民们服从管理。”

信王听罢,目光转向忙碌的程彦清,心中不禁升起几分敬佩之意。他轻声感叹道:“皇兄派他们来洛阳,确实是明智之举。若无他们,恐怕这灾情只会越发严重。”

赈灾活动从早忙到午,一切都在程彦清和李致安的统筹下有条不紊。尽管排队的灾民人数众多,却没有发生任何争抢或争吵的混乱场面。

相反,许多灾民在领到粮食后,纷纷露出久违的笑容,甚至有人主动上前向二人表达感激。

“多谢大人!要不是你们,我们怕是早就撑不住了!”一位满脸风霜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走上前,双手颤抖地捧着刚分到的粮食,眼中满是感激的泪水。

程彦清微微点头,神色温和地叮嘱道:“老人家,回去后记得先煮成稀饭,慢慢吃,不要急,免得伤了身体。”

老人连连点头,又深深鞠了一躬,这才满怀感激地离开。这样的情景不断重复,不少灾民在领到粮食后,还主动向士兵和医官表达谢意。原本笼罩在灾民中的绝望与焦躁,仿佛随着这场秩序井然的赈灾活动逐渐散去。

随着时间推移,赈灾活动逐渐结束,灾民们陆续散去。

粮仓前的忙碌也渐渐平息,士兵开始清点剩余的粮食,医官收拾药箱,信王这才走上前来。他脸上带着几分敬佩,语气中透着真心的感叹:

“二位大人,今日一场分粮,秩序井然,本王真是大开眼界。先前只道救灾不过发粮罢了,如今才知,这竟还有如此多的门道。”

程彦清拱手施礼,语气谦逊却不失坚定:“殿下过奖了。救灾本是臣等职责所在,秩序和细节尤为重要。若能教会殿下一些治理之道,也是陛下的心愿。”

信王沉默片刻,目光渐渐变得深邃。他低声说道:“程大人所言甚是。洛阳乃我藩地,百姓受难,我虽愧疚,却也愿竭尽全力为他们尽一份力。”

李致安笑道:“殿下有如此觉悟,百姓自会感恩戴德。救灾如同治水,需用心更需耐心。殿下既有治理一地的职责,若能以今日为始,推行有序之法,洛阳的灾民之苦定能大大缓解。”

信王面露郑重之色,拱手向二人行了一礼,语气中带着真诚:“二位大人所言,本王受教了!接下来若还有需本王出力之处,但请开口,本王一定全力配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