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道你们一个个儿的心里头不服。觉得自己奉命行事,还遭了训饬,是朕不讲道理。”乾隆看着跪在地上的翰林们说道。
“臣等不敢”
“嘴上不敢,心里难保真的不敢。”乾隆仍拿书指着他们说道:“朕要让你们心服口服。知道问题究竟是出在你们身上还是出在朕身上了得了,都先别跪着了,起来吧。”
几名翰林起身后面面相觑。皆是吃不透这位万岁爷的意思。
一身御前侍卫装扮的和珅经高云从带路,来至了藏书间。
他沿途一路垂着头。直至来到乾隆面前行礼,皆是一副恭谨的模样。
心底却已将皇上传自己前来的可能设想了无数遍,余光亦将书房内的情形打量了个遍儿,仔细揣摩了一番。
“你是在咸安宫官学里出来的,通晓文墨。”乾隆直接开口问道:“你觉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倘若让你来修一修,你要如何来修”
一旁的刘统勋闻言花白的眉毛动了动。
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有心证明自己没错儿,直接问一句该不该修,给个不该修的眼色便是了,怎地眼色没有,还问要如何来修
这不是明晃晃的误导吗
可说谁糊涂也决不能说皇上糊涂,精明如这位帝王,怎会干这种搬石头砸自己脚的蠢事
刘统勋暗叹自己三十年前猜不透这位皇上的心思,三十年后照样儿还是半点猜不透。
可自己几十年都猜不透,这小侍卫更别提了。
难道还能指望他答的进皇上的心坎儿里去
乾隆面上喜怒难辨,也不着急,只又将那诗集重新翻开,等着和珅回答。
“回皇上的话。”和珅微微抬起头来。
“哦这么快就想好怎么改了”乾隆饶有兴致地看向他。
“奴才愚钝,真想不出该怎么来改。”和珅半点不见紧张之色,徐徐说道:“这首诗无论是从语句遣词,工整对仗,以及意境上而言,都是绝世佳作,改一字而动全身,整首诗的韵味都要跟着变了。”
刘统勋与翰林们闻言皆露出惊异之色来。
这小侍卫,在不知皇上心思的前提之下,竟敢间接驳了皇上的话
皇上问他如何该,他却道不能改。
这是没心没肺傻大胆儿,还是说读书毒读傻了,真以为这是一个唯文蕴至上的处境
刘统勋却着神去打量了和珅。
可奈何自己如今年事已高,眼神不大好使,打量不出个所以然来,只隐约瞧着长得怪俊秀,确像个读书人的模样。
乾隆眉毛一挑,眼底就显现了一丝笑意来,看着和珅继续问道:“你说的是普通文人的看法。可若你为这南书房的编修,你修是不修”
听他这么说,和珅已知自己是猜对了。
便更无紧张可言:“站在文人的位置上,奴才认为是修不得。若站在编修的位置上,奴才则觉得是为不必修别的不提,单说此诗是由北宋年间流传下来的,并不存在任何影射当朝朝政的可能。若反过来去着意修改,倒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无意也成有意了。”
“说的不错。”乾隆这才露了笑,看向一侧的翰林们道:“听听人家是怎么说的。连侍卫也不如,枉亏你们还拿着翰林的俸禄,脸红不脸红”
和珅得了乾隆一阵夸赞之后,由南书房中行出,面上不显忧也不露喜,唯独长舒了一口气出来。
他方才一派平静的表现之下,实则内心从未停止过忐忑。
因为他明白,方才他的回答若稍有偏差,只怕如今是个御前侍卫,一辈子也只能做个御前侍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