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重生校园创业 > 第356章 药中茅台(第3页)

第356章 药中茅台(第3页)

要知道,现在的许工机械公司,正常的市值应该有上百亿的体量。

现在却是要以3。75亿美元的低价进行贱卖。

也就是不到三十亿的价格出售该公司85%的股权。

以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价格收购一家规模上百亿的公司。

而且,许工机械可是许工集团的核心资产。

一旦售出,也就标志着许工集团名存实亡了。

这不是在开国际玩笑吗?

许工集团是大夏国最大、世界最强的重工企业之一。

以其物美价廉和高质量的产品而闻名于世。

要知道,早在2003年的时候,许工集团就已经做到了营收和销售双双过百亿,规模十分庞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反观当时的“三一、柳工、厦工”等工程器械公司,收入甚至连30亿都不到。

许工集团的市场影响力有多大,想必已经非常清楚了吧。

当然,这是许工集团的业绩,并不是”徐工机械“上市公司的业绩。

徐工机械的利润确实非常薄,几乎不赚钱,让公司一直在经营周转困境里出不来。

无奈之下,许工集团其实也考虑过MBO方案。

MBO的意思就是“管理层收购”,但是这就改变了公司的所有制结构。

这个模式当时在国外很流行。

但是,当时该模式正好刚进入大夏国,所以专家们把2003年定为我国的“MBO元年”。

这个方案在民企里面没问题。

但是在国企里面,非常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当年的“联想”就是这样操作的,堪称教科书级别的MBO操作。

不过许工集团的王民可不是联想的柳川志,最后这个方案直接就被他给否决了。

许工集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双重压力,资产收益率一度下滑至不足5%,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困境。

就是这样,大夏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领头羊”陷入了深思熟虑的境地。

曾经的光辉似乎渐渐黯淡,一度被民间誉为“基建界的夏为”的徐工集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个情形值得深入思考,尤其是对于大夏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未来发展。

辛辛苦苦几十年打造起来的民族品牌,难道真的就要这样变成洋品牌?

喜欢重生2005创业从忽悠校长开始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重生2005创业从忽悠校长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