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天幕盘点秦二世竟是我自己晋江 > 第20章 为了她自己做了这个选择(第1页)

第20章 为了她自己做了这个选择(第1页)

头顶是正在播放未来武二世的功绩的天幕,高台下是正目光灼灼望着武长意的亲兵、这一批人,大概是除却她自已以及她阿娘姐姐这样的血亲外,最为惊喜和盼望她坐上皇位的了吧。

虽然说白眼狼无法避免,但大多数还是懂的什么是感恩的、特别于他们这些孤儿而言,吃饱穿暖甚至有学有用还有闲钱,这与仙界也差不了什么了,可能也就平常锻炼苦了点累了点,农活也是干,还得吃不饱肚子去干嘞。

其实最开始有四百多人,有一部分人在学了些手艺后选择了离去,有一部分人是探子或者后面选择了背叛。

一些不愿离去又稍显平庸的,多是被塞进了经商的队伍,哪怕胆小或者武功不强,至少能算账,能混个人数,也算是自食其力了、这一部分人今天其实没能来,也没被正式编进二十八星宿里、亲兵和其他手下,还是不太一样的。

而站在高台下的这二百八十人里,佼佼者也不过十来个,七人留在武长意身边当近卫,另三人分别负责主管情报、经商以及日常训练。

这每一样,要武长意自已来说,不是为了登基做准备,怕就是为了谋反做准备了吧。

如今是不足三百的亲兵,谁知道以后会是多少嘞?野心这东西,实在难说。

【……

说了这么多太子时期的武二在军事上的功绩,总会给人一种错觉,好像太子时期的武二,在政事与民生上毫无建树一般——可这怎么可能呢?

若太子时期的武二真就只是个会蒙头打仗的武将,那些如狼似虎的老李唐臣子,怎么会放过她呢?怕是早就狠狠弹劾她了吧!

别不信,武皇时期,还真就有人以‘太子骄横无端,疏懒浪荡,不理朝事’为由,批判武二甚至要求废太子的,在一些人看来,哪怕是太子是必须要完美无缺,哪怕有点自已的小脾气也不行,忙着打仗也不行,和后院人亲近一下也不行、这个咱后面讲哈,太子时期的武二虽未立正夫,但美人可不少嘞!

反正他们就死死盯着太子一举一动,稍有不对甚至是稍有不符合他们自已以为的某些规矩,便各种弹劾的奏折如雪花般飞上武皇的桌子。

当然,这些奏折武皇素来是不理会的,甚至还是秋后算账。

但咱武二可忍不了这委屈。

以前有时候她在外打仗,忙不过来,没法亲自来收拾这群嘴碎的臣子,她就积攒着,等到回朝述职时,她就一鼓作气的上书一堆弹劾他们的奏折、与武二的那些小毛病相比,这些弹劾武二的臣子犯的可是罪,有的还是死罪嘞!

就例如一位姓李的官员,他就在武二和突厥打仗的时候,悄然收了来自突厥的礼物,在后方试图阻碍粮草,虽然阻碍无果,但还是被武二查到了!

这下,妥妥的死罪!

还有什么纵容族人害人啊,贪污啊,不养亲娘啊……大的就是通敌,最小的也是些值得人唾骂的,一本本奏折下来,可以说是让许多人胆寒心颤,后背发凉了。

特别是这样的场景就和有周期性的发生着,武二早期出去打仗,他们就弹劾她,她回来反弹劾他们,后面他们还弹劾她,她就继续回来反弹劾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朝堂可以说是被清洗了好几次。

所以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也是武皇和太子的阳谋,故意偶尔露出一点对太子的忌惮,然后引人弹劾太子,最后由太子反弹劾,清洗官位。

这套路是不是有点眼熟哈哈哈哈,在高宗和武后身上,也发生过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