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城后的王铭并没有因为前线的胜利而松懈。他深知,内政的稳固同样重要,朝廷的改革和后宫的安定需要他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一日清晨,王铭在御花园散步,享受难得的宁静。他遇见了皇后赵氏。赵皇后见到王铭,立即行礼,“皇上,您近日辛苦了,应该多注意休息。”
王铭微微一笑,“多谢皇后挂念,朕自有分寸。”
赵皇后扶着王铭坐下,拿出一封信函递给他,“这是南宫妃送来的,请皇上过目。”
王铭接过信函,拆开仔细阅读。南宫妃在宫中发起了一项慈善活动,筹集资金帮助前线将士的家属。王铭感动,“南宫妃有心了,朕一定会大力支持。”
赵皇后点头,“皇上,后宫中的嫔妃们都希望能为国家出一份力,减轻皇上的负担。”
王铭感激地看着赵皇后,“你们的支持是朕最大的动力。”
晚上,王铭回到寝宫,见到了李妃。李妃为王铭准备了热茶和一些小点心,体贴地说道:“皇上,夜深了,请用些点心吧。”
王铭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多谢李妃。你们的关心让朕感到很温暖。”
李妃温柔地笑了,“皇上为国事操劳,臣妾也只能尽一点绵薄之力。”
与此同时,朝堂上,温体仁和李显忠正在激烈讨论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虽然他们在改革目标上达成共识,但在具体实施细节上却有不同意见。
“温大人,我们必须加快火器的生产速度,否则前线的战斗力无法保障。”李显忠语气坚定。
温体仁则反驳道,“李将军,火器的质量同样重要,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时,王铭走进朝堂,听到他们的争论,决定亲自调解,“二位爱卿,各有各的道理。我们需要既保证火器的生产速度,也要保证其质量。为此,朕决定设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由工匠和技术人员组成,定期评估和改进火器生产。”
李显忠和温体仁都表示同意,纷纷赞赏皇上的英明决断。
然而,朝堂上并非所有人都支持改革。一些保守派大臣对王铭的改革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些新政策过于激进,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在一次朝会上,保守派大臣王文公公开质疑王铭的改革政策,“皇上,这些改革虽然看似有益,但我们必须考虑其长远影响。若不谨慎行事,恐会引发民众的不满。”
王铭耐心地听取了王文公的意见,随后说道:“王爱卿所言极是,但朕相信,任何改革都会伴随阵痛。只要我们始终以民为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王铭不仅要应对朝廷内部的纷争,还要进一步推动现代化改革。他决定亲自监督工坊的火器改进工作,鼓励工匠们大胆创新,不断提升火器的性能。
“每一件火器的改进,都是为了更好地保卫我们的国家。你们的努力,将会为大明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王铭激励道。
工匠们纷纷表示会尽全力进行改进,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改进方案。王铭亲自审阅了这些方案,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在农业方面,王铭决定扩大农业示范区的规模,让更多的农民能够接触到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他还命令地方官员积极推广科学种田的方法,提高粮食产量。
一天,王铭在视察农田时,看到农民们正在使用新式农具耕作,田地里一片繁忙景象。他走上前,与一位年长的农民交谈,“老人家,这些新农具用起来怎么样?”
老农民笑着回答,“皇上,这些新农具真是好用,耕地效率提高了不少,种子发芽率也高了许多。”
王铭点头,“有了这些新技术,我们的粮食产量一定会大幅提高。你们辛苦了。”
老农民激动地说道,“为大明效力,我们愿意付出一切。”
在教育方面,王铭决定扩大学院的规模,增加更多的课程和学科。他还计划设立奖学金,鼓励更多的学子投身科学和技术的学习。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只有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强大。”王铭在教育会议上强调。
学者们纷纷表示支持,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案。王铭对这些方案进行了审议,并做出了详细的部署。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铭的改革逐渐显现出效果。大明的军队越来越强大,经济也在逐步恢复和发展。王铭坚信,通过这些改革和努力,大明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未来。
就在此时,前线传来消息,敌军再次在边境地区集结,规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大,似乎准备发动一场全面进攻。王铭意识到,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但他决心带领大明迎接每一个挑战。
喜欢重生之崇祯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重生之崇祯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