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帝国第一驸马 起点 > 第2206章 三个国丈(第2页)

第2206章 三个国丈(第2页)

德尔金跟两人打招呼说话,陆正渊跟薛庆两人很有默契的装作听不懂,一顿比划其实根本没有交流,至于陆正渊跟薛庆两人不合己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自然是谁都不搭理谁了。

这位新国丈的到来很难说陛下不是为了平衡。

三是最稳定的,就像原来中原有三个国家,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平稳,比如说三个国丈。

只是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当天晚上在宴会结束后,这三人悄然在陆府相聚,他们坐在一桌,举杯同饮,德尔金也会说中原语了,说的还很纯正,陆正渊跟薛庆两人还不时用蛮语跟德尔金交流。

第二天,在一次议事上,德尔金用磕磕绊绊的中原语把陆正渊跟薛庆都骂了一遍,说两人虚伪至极,说哪天要打他们一顿,之后,薛庆跟陆正渊都在不同的场合回应,说德尔金还未教化,大概是从来都不洗澡,身上滂臭。

你来我往,骂的痛快,斗的激烈。

实际上他们关系比谁都好。

这不是给皇帝看的,而是给外人看的,因为皇帝不会被迷惑,他们都知道陛下身边有一支暗卫,那是比锦衣卫还要神秘的存在,或许在他们的府邸就有,因而他们也不避讳,就在府里相聚,陛下是明君,不会有猜忌之心,当然这并不代表着可以随意而为,他们不合朝臣就不会报团,文臣无首便难成事。

要有党争又不能斗的厉害,这个尺度都要他们把握,所以说大宁国丈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大宁水师满载而归,为大宁带回来大批白银,首接弥补了货币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大宁宝钞超发的隐患。

在关宁看来更大的意义在于扬国威,孙普胜如愿以偿,在告老之际,被关宁封为靖海王。

当年的漕运三杰,确实成为人杰。

大宁水师能有现在孙普胜功不可没,方届因当年江州叛乱而请贬到西北,其实他并没有参与叛乱,可是他教子无方,在西北开荒,因劳疾早亡,临死前他知道一件事,当年陛下并未真正处死王伦,并且王伦还成为暗卫头领。

大宁国力渐增。

建安三年年末,新都建设完成,两京制正式实行,关宁带着后宫嫔妃迁去新都,太子关弘昭则继续留在上京城,形成一北一南的格局。

新都同样会建立一个朝廷,像很多重要的衙门也会迁过来,比如封地管理总署,因为授封贵族大多都在南边,关宁亲自去坐镇,所有人都知道,陛下还有一件事没有完成,接下来的重心应该就是这个,大宁还未真正实现一统,魏国还没有真正的回来。

这两年大宁都未理会,互不干扰,甚至都没有用军队施压。

这个网什么时候收,怕是只有陛下心里有数。

可关宁在新都的屁股还没坐稳,就有急报从魏国送来,魏君建武帝姬川驾崩了。

PS:完成倒计时了,兄弟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