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从秦始皇陵开始的直播探险全文免费阅读 > 第218章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翻译(第1页)

第218章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翻译(第1页)

鲁仲连是齐国人。他喜欢奇特宏伟、卓越不凡的谋略,却不愿意入朝为官任职,喜欢保持高尚的气节。他曾游历到赵国。

赵孝成王时,秦王派白起在长平前后击败赵国四十多万军队,秦兵于是向东包围了邯郸。赵王害怕,诸侯的救兵都不敢攻击秦军。魏安厘王派将军晋鄙救援赵国,因害怕秦军,停留在荡阴不敢前进。魏王又派客将军新垣衍从小路进入邯郸,通过平原君对赵王说:“秦国之所以急于包围赵国,是因为以前它与齐湣王争强称帝,后来又取消了帝号;如今齐国已更加衰弱,现在只有秦国称雄天下,这次并非一定是贪图邯郸,其本意是想再次谋求称帝。赵国如果真的派使者尊奉秦昭王为帝,秦国一定很高兴,就会撤兵离开。”平原君犹豫不决,没有作出决定。

这时鲁仲连恰好游历到赵国,正赶上秦军包围赵国,听说魏国将领想让赵国尊奉秦国为帝,就去见平原君说:“事情打算怎么办?”平原君说:“我哪里还敢谈论事情!之前在外损失了四十万大军,如今秦军又包围了邯郸而不能让他们撤离。魏王派客将军新垣衍让赵国尊奉秦国为帝,现在那个人就在这里。我哪里还敢谈论事情!”鲁仲连说:“我当初认为您是天下的贤能公子,到今天才知道您不是天下的贤能公子。魏国客人新垣衍在哪里?我替您去责备他,让他回去。”平原君说:“我愿为您介绍,让您与他相见。”平原君就去见新垣衍说:“东方齐国有位鲁仲连先生,现在他在这里,我愿为您介绍,让他与将军您结识。”新垣衍说:“我听说过鲁仲连先生,是齐国的高士。我是魏国的臣子,身负出使的职责,我不想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说:“我已经把您在这里的事告诉他了。”新垣衍只好答应了。

鲁仲连见到新垣衍后没有说话。新垣衍说:“我看居住在这个被围困城中的人,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如今我看先生的容貌,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还长久地待在这围城之中而不离开呢?”鲁仲连说:“世人认为鲍焦是因为心胸狭隘而死,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一般人不了解他,认为他是为了自身利益。那秦国,是一个抛弃礼义而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术来役使它的士人,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它的百姓。如果它放肆地称帝,进而在天下实行暴政,那么我只有跳东海而死了,我不忍心做它的百姓。我来见将军的原因,是想帮助赵国。”

新垣衍说:“先生打算怎样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我要让魏国和燕国帮助赵国,齐国、楚国本来就会帮助赵国。”新垣衍说:“燕国我愿意让它听从您;至于魏国,我就是魏国人,先生怎么能让魏国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那是因为魏国还没有看到秦国称帝的危害罢了。如果魏国看到秦国称帝的危害,就一定会帮助赵国了。”

新垣衍说:“秦国称帝的危害是怎样的呢?”鲁仲连说:“从前齐威王曾经施行仁义,率领天下诸侯去朝见周天子。周王室贫困而且衰微,诸侯都不去朝见,只有齐国单独去朝见。过了一年多,周烈王去世,齐国去吊丧晚了,周显王大怒,向齐国报丧说:‘天子驾崩,如同天崩地裂,新天子都要离开宫殿居丧守孝。东方的藩臣田因齐居然迟到,应该斩首。’齐威王勃然大怒说:‘呸!你母亲不过是个婢女!’最终被天下人耻笑。所以周天子活着的时候就去朝见,死了就叱骂他,这实在是因为忍受不了他的苛求啊。那些天子本来就是这样,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新垣衍说:“先生难道没见过奴仆吗?十个人跟从一个人,难道是力气不如他、智慧比不上他吗?是因为害怕他啊。”鲁仲连说:“唉!魏国和秦国相比就像奴仆吗?”新垣衍说:“是的。”鲁仲连说:“我要让秦王把魏王煮了剁成肉酱。”新垣衍很不高兴,说:“哎呀,先生的话太过分了!先生又怎么能让秦王把魏王煮了剁成肉酱呢?”鲁仲连说:“当然可以,我来说说。从前九侯、鄂侯、文王,是商纣王的三公。九侯有个女儿长得很美,就把她献给了纣王,纣王认为她不好,就把九侯剁成了肉酱。鄂侯为这事极力谏诤,争辩得很激烈,所以被做成了肉干。文王听说后,长声叹息,因此被囚禁在羑里的仓库里一百天,纣王想让他死。为什么和别人同样称王,最终却落到被做成肉干、肉酱的地步呢?齐湣王到鲁国,夷维子驾车随行,对鲁国人说:‘你们打算用什么礼节招待我们的国君?’鲁国人说:‘我们打算用十太牢的礼节招待你们的国君。’夷维子说:‘你们从哪里学来的礼节招待我们的国君?我们的国君,是天子。天子到各地视察,诸侯要离开自己的宫室,交出钥匙,提起衣襟,抱着几案,在堂下伺候天子吃饭,天子吃完饭,才退下去处理政务。’鲁国人一听就把钥匙扔了,最终没有接纳他们。齐湣王不能进入鲁国,打算到薛地去,向邹国借路。当时,邹国国君去世,齐湣王想进入邹国吊丧,夷维子对邹国的新君说:‘天子来吊丧,主人一定要把灵柩调换方向,在南面设朝北的灵堂,然后让天子面向南吊丧。’邹国的大臣们说:‘如果一定要这样,我们宁愿自刎而死。’所以齐湣王不敢进入邹国。邹、鲁两国的臣子,活着的时候不能好好地侍奉供养国君,国君死了也没有能力举办像样的丧事,然而当有人想在邹、鲁两国行天子之礼时,邹、鲁两国的臣子却不答应。如今秦国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魏国也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双方都据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地位,各自都有称王的名分,看到秦国打了一次胜仗,就想尊奉它为帝,这是使三晋的大臣还不如邹、鲁两国的奴仆、婢妾啊。况且秦国一旦称帝没有停止,就会更换诸侯的大臣。它会剥夺那些不贤能的人的权力,把权力交给它认为贤能的人,剥夺它所憎恶的人的权力,把权力交给它所喜爱的人。它还会让它的女儿和善于进谗言的姬妾成为诸侯的妃嫔,住在魏国的宫廷里。魏王怎么能安然无事呢?而将军您又怎么能得到原来的恩宠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于是新垣衍站起来,向鲁仲连拜了两拜表示道歉说:“起初我认为先生是个平庸的人,到今天我才知道先生是天下的高士啊。我请求离开,不敢再提尊秦为帝的事了。”秦国的将领听说了这件事,为此退兵五十里。恰好这时魏公子无忌夺取了晋鄙的军权来救援赵国,攻击秦军,秦军于是撤离了。

于是平原君想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摆酒宴,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平原君起身向前,用千金向鲁仲连祝福。鲁仲连笑着说:“天下之士所看重的,是为人排除祸患、解除疑难、解决纠纷而不收取报酬。如果收取报酬,那就是商人的行为了,我不忍心做。”于是辞别平原君离开了,终身不再相见。

此后二十多年,燕国的将领攻下了聊城,聊城有人在燕国说这个将领的坏话,燕将害怕被杀,就坚守聊城,不敢回国。齐国的田单攻打聊城一年多,士兵死了很多,却仍然攻不下聊城。鲁仲连就写了一封信,系在箭上射进城中,送给燕将。信中说:“我听说,聪明的人不会违背时机而放弃利益,勇敢的人不会逃避死亡而埋没名声,忠诚的人不会先顾自己而后顾君主。如今您因为一时的愤怒,不顾燕王失去臣子,这是不忠诚;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死守聊城,却在齐国得不到威望,这是不勇敢;功败名灭,后世没有人会称道您,这是不聪明。有这三种行为的人,国君不把他们当臣子,游说之士也不会记载他们,所以聪明的人不会犹豫不决,勇敢的人不会畏惧死亡。如今生死荣辱,贵贱尊卑,这样的时机不会再来,希望您仔细考虑,不要和世俗的人一样。

况且楚国进攻齐国的南阳,魏国进攻齐国的平陆,而齐国没有向南救援的想法,认为失去南阳的害处小,不如得到济北的好处大,所以慎重地制定计策并加以处理。如今秦国出兵,魏国不敢向东进攻;连横亲秦的形势已经形成,楚国的形势也很危急;齐国放弃南阳,舍弃右边的土地,而平定济北,它还是要这样做。况且齐国一定要在聊城决出胜负,您不要再犹豫了。如今楚国和魏国的军队都已从齐国撤退,而燕国的救兵又没到。用整个齐国的兵力,在没有其他诸侯干预的情况下,和您据守的聊城对峙了一年,我看您是不能取胜了。况且燕国发生大乱,君臣失策,上下迷惑,栗腹率领十万大军在国外多次被打败,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被赵国围困,土地被削减,君主被困,被天下人耻笑。国家破败而祸患众多,民心无所归向。如今您又用疲惫不堪的聊城百姓来抵抗整个齐国的军队,这是像墨翟一样的防守啊。甚至到了人吃人、烧人骨当柴烧的地步,士兵却没有反叛之心,这是像孙膑一样的治军啊。这些都能被天下人看到。虽然这样,为您考虑,不如保全战车和铠甲回燕国去。战车和铠甲完整地回到燕国,燕王一定很高兴;您自己也能安全地回到燕国,士兵和百姓会像见到父母一样高兴,朋友们会兴奋地赞扬您,您的功业也能显扬。对上可以辅佐孤立的君主来控制群臣,对下可以养育百姓来资助游说之士,矫正国家的弊病,改变社会的风俗,您的功名就可以建立了。或者您也可以抛弃燕国,离开尘世,向东到齐国去?可以得到分封的土地,富贵可比陶朱公、卫灵公,世世代代称孤道寡,和齐国长久并存,这又是一种计策。这两种计策,都能使您名声显扬,得到实际的利益,希望您仔细考虑并慎重选择其中一种。

况且我听说,拘泥于小节的人不能成就荣耀的名声,害怕小耻辱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业。从前管仲射中齐桓公的衣带钩,这是篡逆的行为;他没有为公子纠而死,这是怯懦的表现;他曾被囚禁受束缚,这是耻辱。像这三种行为,君主不会把他当臣子,乡里人也不会和他交往。假如管仲被囚禁而不能出来,死在外面而不能回到齐国,那么他的名声也不免会被认为是可耻的行为。连奴仆都羞于和他同名,何况是一般的人呢!所以管仲不以自己被囚禁为耻辱,而以天下没有得到治理为耻辱,不以没有为公子纠而死为耻辱,而以自己的威望不能在诸侯中显扬为耻辱,所以他虽有这三种过失,却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名声高于天下,光辉照耀邻国。曹沫是鲁国的将领,三次作战三次失败,丢失了五百里土地。假如曹沫不回头考虑,不转身商议,就刎颈自杀,那么他的名声也不免被认为是败军之将。曹沫放弃了三次失败的耻辱,回来和鲁君商议。齐桓公大会天下诸侯,曹沫凭借一把剑的威力,在会盟坛上抵住齐桓公的胸口,脸色不变,言辞不乱,使三次战争所丢失的土地一下子就收回来了,天下为之震动,诸侯都很惊恐,他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吴国、越国。像这两位志士,并不是不能做到小的廉洁、奉行小节,而是认为牺牲生命,断绝后代,功名不能建立,这是不明智的。所以要去掉怨恨,树立终身的名声;抛弃一时的意气,成就世代的功业。因此他们的功业可以和三王争高下,名声可以与天地共存。希望您选择其中一种做法去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燕将看了鲁仲连的信,哭了三天,犹豫不决,不能自己作出决定。想回燕国,已经有了嫌隙,害怕被杀;想投降齐国,自己在齐国杀了很多人,害怕投降后被羞辱。他长叹一声说:“与其让别人杀我,不如我自杀。”于是就自杀了。聊城大乱,田单于是血洗了聊城。田单回来后说起鲁仲连,想封他爵位。鲁仲连逃到海边隐居起来,说:“我与其富贵而屈身侍奉别人,还不如贫贱而轻视世俗、放纵自己的心志啊。”

邹阳是齐国人。他游历到梁国,与原吴国人庄忌夫子、淮阴人枚乘等人交往。他上书梁孝王,置身于羊胜、公孙诡之间。羊胜等人嫉妒邹阳,在梁孝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梁孝王很生气,把邹阳交给狱吏,准备杀了他。邹阳在梁国游历,因遭谗言被囚禁,害怕死了会背负不好的名声,就从狱中上书说:

我听说忠诚的人没有不得到报答的,守信的人不会被人猜疑,我过去一直认为确实是这样,现在看来这不过是句空话罢了。从前荆轲仰慕燕太子丹的义气,出现白虹贯穿太阳的奇异天象,而太子丹却对他有所畏惧;卫先生为秦国谋划长平之战的方略,出现太白星侵蚀昴宿的天象,秦昭王却对他产生怀疑。他们的精诚能使天地发生变异,然而却不能让两位君主明白信任他们,这难道不可悲吗!如今我竭尽忠诚,把自己的想法全部讲出来,希望君主能了解,可君主身边的人不明白我的心意,最终听从了狱吏的审讯,让我被世人所怀疑,这就好像让荆轲、卫先生重生,而燕太子丹、秦昭王还是不觉悟一样啊。希望大王您仔细明察这件事。

从前卞和进献宝玉,楚王却砍去他的双脚;李斯竭尽忠诚,胡亥却对他处以极刑。因此箕子佯装癫狂,接舆隐居避世,就是害怕遭受这样的祸患啊。希望大王您仔细体察卞和、李斯的心意,而不要像楚王、胡亥那样偏听偏信,不要让我被箕子、接舆所耻笑。我听说比干被剖心,伍子胥尸体被装入皮囊抛入江中,我起初不相信,现在才知道确有其事。希望大王您仔细考察,对我稍加怜悯。

谚语说:“有的人相处到老,彼此还是很陌生,有的人路上相遇,停车交谈,却像老朋友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彼此了解和不了解的缘故啊。从前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把自己的头颅借给荆轲用来完成燕太子丹的大事;王奢离开齐国逃到魏国,在城墙上自刎来使齐国退兵从而保全魏国。王奢、樊於期与齐、秦两国并非新交,和燕、魏两国也并非故旧,他们之所以离开那两个国家而为这两个君主效死,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和志向相契合,并且仰慕大义到了极点。所以苏秦不被天下人信任,却对燕国像尾生那样守信;白圭在战争中丢失了六座城池,却能为魏国攻取中山国。这是为什么呢?实在是因为彼此相知的缘故啊。苏秦做燕国丞相时,燕国人在燕王面前说他坏话,燕王手握剑柄发怒,却仍把珍贵的马肉赏赐给他;白圭在中山国地位显赫,中山国人在魏文侯面前诋毁他,魏文侯却把夜光璧赏赐给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君主和臣子之间,是推心置腹、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的,又怎会被那些无根据的流言蜚语所动摇呢!

所以女子无论美丑,一进入宫中就会遭到嫉妒;士人无论贤能与否,一进入朝廷就会被人嫉恨。从前司马喜在宋国被砍去膝盖骨,最终却做了中山国的丞相;范睢在魏国被打折肋骨、敲掉牙齿,最终却做了秦国的应侯。这两个人,都坚信自己的谋划必定能够实现,舍弃了结党营私的做法,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所以不能避免被嫉妒之人陷害。因此申徒狄自沉于黄河,徐衍背着石头跳进大海。他们不被世俗所容,坚守道义,不肯苟且获取利益,不肯在朝廷里结党营私来改变君主的心意。所以百里奚在路上讨饭,秦穆公却把国家政事交给他;宁戚在车下喂牛,齐桓公却把国家重任托付给他。这两个人,难道是靠在朝廷里做官,凭借身边人的赞誉,然后才被两位君主重用的吗?是因为君主被他们的心意所感动,行为与他们相契合,彼此亲密得如同胶漆一般,亲兄弟也不能离间,又怎会被众人的言论所迷惑呢?所以偏听偏信就会产生奸邪,只信任某一个人就会酿成祸乱。从前鲁国听信季孙氏的话而驱逐了孔子,宋国相信子罕的计谋而囚禁了墨翟。凭借孔子、墨翟的能言善辩,都不能使自己免遭谗言的中伤,而鲁、宋两国也因此陷入危境。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积累的诽谤可以销毁骨头啊。所以秦国任用戎人由余而称霸中原,齐国任用越人蒙而使齐威王、齐宣王时国力强盛。这两个国家,难道会拘泥于世俗的看法,被世事所牵制,被片面的言辞所束缚吗?公正地听取意见,全面地观察事情,就能在当世留下美名。所以心意相契合,即使像胡、越那样疏远的人也能成为兄弟,由余、越人蒙就是这样的例子;心意不相合,即使是亲骨肉也会被驱逐而不相认,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这样的例子。现在君主如果真能采用齐国、秦国任用贤才的做法,摒弃宋国、鲁国那样偏听偏信的做法,那么五霸的功业不值得称赞,三王的成就也容易做到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此圣明的君主觉悟后,会摒弃像子之那样的野心,也能不被田常那样的所谓贤能所迷惑;会封赏比干的后代,修缮被纣王剖了腹的孕妇的坟墓,所以功业又能在天下建立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追求善政没有满足的时候啊。晋文公亲近他的仇人,却能在诸侯中称霸;齐桓公用他的仇人,而能匡正天下。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仁慈诚恳,心意真诚,是不能凭借虚假的言辞来达到的。

至于秦国采用商鞅的变法,向东削弱了韩、魏两国,军队强大于天下,然而最终商鞅却被车裂;越国采用大夫文种的计谋,擒获了强大的吴国,称霸中原,然而最终文种却被诛杀。所以孙叔敖三次辞去相位而不后悔,于陵子仲推辞三公的高位去为人浇灌菜园。现在君主如果真能去掉骄傲自负的心理,怀着可以让人报答的心意,推心置腹,袒露真情,肝胆相照,广施恩德,始终与士人同甘共苦,不吝惜对士人的赏赐,那么夏桀的狗也可以让它对唐尧叫,盗跖的门客也可以让他去刺杀许由;更何况凭借君主的万乘之权,借助圣明君主的资质呢?既然这样,那么荆轲被灭七族,要离烧死自己的妻子儿女,这些又哪里值得称道呢!

我听说把明月珠、夜光璧这样的宝物,在黑暗中扔到路人面前,路人没有不手握剑柄斜着眼睛看的。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它无缘无故出现在面前啊。弯曲的树根,形状盘曲离奇,却能成为天子的器物。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有身边的人先对它进行了雕琢美化啊。所以没有缘由就出现在面前的东西,即使拿出随侯珠、夜光璧那样的宝物,也只会结下仇怨而不会被感恩。所以如果有人先为其美言,那么即使是枯木朽株也能建立功勋而被人铭记不忘。现在天下那些身处贫贱的布衣之士,虽然身怀尧、舜那样的治国之术,拥有伊尹、管仲那样的辩才,怀着关龙逢、比干那样的忠心,想要为当世的君主竭尽忠诚,却向来没有人为他们引荐、美化,虽然用尽心思,想要向君主表明自己的忠信,辅助君主治理国家,可君主必定会有手握剑柄斜着眼睛看他们的表现,这就使得平民百姓不能像枯木朽株那样获得建功的机会啊。

所以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驾驭世俗,就像陶工转动制陶的转轮一样独立掌控,而不被卑下混乱的言论所牵制,不被众多的言论所左右。所以秦始皇听信中庶子蒙嘉的话,从而相信了荆轲的说法,结果荆轲暗藏的匕首突然出现行刺;周文王在泾水、渭水打猎,载着吕尚一同归来,最终称王天下。所以秦国因为听信身边的人而招来杀身之祸,周朝因为任用偶然相遇的人而成就王业。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周文王能够超越那些拘泥的言论,摆脱世俗的看法,独自看到那光明广阔的治国大道啊。

现在的君主沉溺于阿谀奉承的言辞,被身边的姬妾近侍所牵制,使得那些不受拘束的贤士与牛马同槽,这就是鲍焦愤恨世道而不留恋富贵快乐的原因啊。

我听说穿着华丽服饰进入朝廷的人,不会用利益来玷污道义,注重砥砺名声的人,不会因为私欲而损害品行,所以有个地方叫“胜母”,曾子就不肯进入;有个城邑叫“朝歌”,墨子就掉转车头离去。现在想让天下那些志向高远的士人,慑服于君主的威权,屈从于地位权势的高贵,让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玷污自己的品行去侍奉那些阿谀奉承的人,以此来求得亲近君主身边的人,那么这些士人宁愿隐居在山洞岩穴中直到死去,又怎么肯竭尽忠诚而到朝廷来效力呢!

邹阳的信呈给梁孝王以后,梁孝王就派人把他释放了,最终邹阳成为梁孝王的贵宾。

太史公说:鲁仲连的旨意虽然不合乎大义,然而我赞赏他身为平民,却能无拘无束,不受诸侯的屈服,在当世发表言论,挫败卿相的权势。邹阳的言辞虽然不谦逊,然而他善于类比事物,有值得悲叹之处,也可以说是刚正不阿了,所以我把他们附在列传之中。鲁仲连是通达之士,才能高超,志向远大。为别人解除危难,调解纠纷,拒绝接受俸禄,放纵自己的心志。挫败了齐国将领的诡辩,使燕军士气低落。邹阳遭遇谗言,被狱吏诋毁。他慷慨激昂地进言,受到当时君主的器重。

喜欢答题:从始皇开始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答题:从始皇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