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逐道长生从优化功法开始 > 第六十五章 绥远之战终(第1页)

第六十五章 绥远之战终(第1页)

为防大将专权,大宋实行兵将分离的制度,即是平素负责军事训练的军官与负责作战指挥的军官分属两个部门,互不统属。这样虽然有效降低了将领拥兵自重的风险,但也容易造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后果,使得军队在战场上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枢密院专门在每一支厢军或者正军之中设置了都虞候,以严酷的标准自军中拔擢而出,素有威望,更兼勇武,吴佩甲原先在威远军中就是担任某个指挥的都虞候。

论品级,都虞候应是从九品或正九品。虽不高,但按照军中素来“八品为将”的规矩,已经算是步入军中“将领”的后备序列,是唯一一条从小兵到将领的晋升之路,这在等级森严,军功为首的大宋军中尤显可贵。更秒的是,在从九品到八品这个关键期无论是训练还是作战,都虞候的晋升都必须依靠这两任主官的正面评价,其中作战指挥的主官给予的评价尤为重要!

因此,只要新的将领一接手,都虞候往往都是配合最为积极的那一个。

陈贵就是这支特殊军队的都虞候。早在张经武命人秘密组建这支军队时,原本在高手云集的铁壁军中显得平平无奇的陈贵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机会,不顾同袍的劝说果断抛却正军的待遇转入了当时还没有军名的“摧嵬军”。他经过数轮公开的比斗和挑选,最终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成为号称“备将”的都虞候。

当石寇以从六品的振威校尉身份出示金牌时,陈贵知道,自己期待的那个机会终于来了,因此一句废话都没有,毫不犹豫地履行了都虞候的职责,将“摧嵬军”全数带出,在喧闹的战场外围,单独列阵,人人背上都有一把寒光闪闪的长刀。

整支队伍人数虽然不多,但从外在看,勉强算是“快速”集结的速度,稍微有些懒散的阵列以及独特的装备使得这支队伍给人一种有些特殊的感觉。李独霜看着石寇在阵前大声训话,心里却在琢磨这种特殊的来由。他们不像铁壁、龙武那般看起来就是精锐,却也没有一般厢军的那股“不思进取”的颓废。

他抬眼扫去,从一个个矮小敦实的身影上拂过。在不算严整的阵列里,却收获了很多机警的回视。李独霜肃然瞪眼,这帮人的眼神却又躲开了。

在石寇宣布自己和李独霜奉大帅军令正式接过统军权之后,细心的李独霜看到了三百双亮晶晶的眼睛。他顿时明白这帮人其实与陈贵一样,都是将自己的将来寄托在了未来某次特殊的使命之中。

总而言之,这三百余人虽然严格来说算不上精锐,但恐怕是整个大宋目的最为明确的一支军队。

所以,当石寇与李独霜带着他们吊在一支正在参与围困的厢军后面时,这帮人没有一个表现出胆怯和退缩,均是在陈贵的事先安排下,人人衔枚,眼睛死死地盯着人流汹涌的战场中心。

虽然被数万人围困,失去了最为重要的机动性,但铁浮屠依旧凭借着强悍的具装铁甲在人群中左冲右突,使得宋军的围困阵型犹如一个蠕动的面团,时而扁平,时而浑圆,被拉扯得险些露出豁口。好在厢军虽然战斗力不够看,但胜在人多,数支厢军在张经武的指挥下轮番上阵,勉强没有让完颜宗弼突破出来。

这处战场其实已经变成了消耗战,要么铁浮屠的体力消耗完毕,被围困擒杀,要么厢军的伤亡超过一定比例,猝然崩溃。

因此双方主帅都是小心翼翼,一方面完颜宗弼命铁浮屠聚成圆阵,一半铁浮屠在外围冲杀,另一半在圆阵中下马休息,到了某个时间节点再互换,以此勉强轮休;另一方面张经武指挥伤亡达到三分之一的厢军撤下,换上修整后的另一部厢军顶上,竭力让厢军各部保持基本建制,围困铁浮屠。

“隆隆隆!”

铁浮屠的马蹄声如鼓点一样敲打在宋军绷紧的心神上。

“杀金狗!复河山!”

这是隶属大宋的各部厢军在冲杀前的呐喊,激励着后面准备顶上的同袍。

这两种声音在战场上混杂的喧嚣声和武器撞击声中显得格外清晰和持久,仿佛代表了两国军队的各自内核,此时正彼此角力,以分胜负。

李独霜跟随在石寇身后,一步步随着前方的厢军靠近交战的一线,他们身后自然跟随着三百名身形矮小,看似杂兵的士卒。咋一看,他们跟前方的厢军并无区别。

终于,在后方的令旗指挥下,李独霜眼前无数伤兵和疲兵撤下,视野为之一变,终于不再是密密麻麻的红缨白帽范阳笠,换成了伪作杂骑装扮,内置精甲的真正铁浮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