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一个名字,发一张解状。几乎所有考生都顺利拿到解状,河南省考状元李贺却迟迟没有拿到。直到领取解状的举子们一一散去,焦急的李贺才忍不住上前询问:“在下河南举子李贺,请问为何没有我的解状?”
礼部官员查了查名单,冷冷地说:“李贺,回去吧!你的科举资格被取消了,无法下发解状。”
李贺脸上一阵煞白,颇为恼火:“请问是何原因?我李贺出身清白,从无犯罪记录,为何无故取消我的应试资格?”
这人漫不经心地嘲讽道:“这个问题,还是回家问问令尊的好。”
“应试与我父亲有何关系?请你务必告知清楚。”
这人只好详细解释道:“你父名为李晋肃,‘晋’与‘进’同音,你来考取进士就是不避父讳,是大不敬,我朝素以孝义为本,我们怎敢录取你?回去吧,这辈子不要走这条路了!”
听罢,李贺愣在原地,久久回不过神。
这人怕李贺寻短见,只好稍作安慰:“千万不要怪我们,我们也是接到举报,按照规章办事而已。看你才气纵横,想必招来不少人的嫉妒。年少成名,看来并不见得是件好事呀!”
这半规劝半嘲弄的解释,一刹那将李贺抛入绝望的深渊。
还没来得及争取,未来已是一片苍白,可这又怨得了谁?
长安的天是蔚蓝的天,长安的街市车水马龙、热闹异常,长安高楼林立、富丽堂皇,这一切,在李贺眼中却愈发昏暗、模糊。
他已然找不到来时的路……
三
避名讳,自古就有,以后也有。
白居易的爷爷名字中有个“锽”字,与“宏”字音相近,白大才子不得已放弃报考热门专业“博学宏辞科”,改考“书判拔萃科”。
苏东坡的爷爷名叫苏序,搞得苏东坡给别人的文章作序时,不能用“序”,只能改写成“叙”,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写了错别字。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尽管大批“吃瓜群众”都觉得李贺很冤,可谁都无可奈何。
沈述师想替李贺出头,他准备找礼部官员理论,实在不行就去向朝廷喊冤。
他的提议很快被韩老师否决。既然他们一口咬定李贺不避家讳,就一定不会退让。万一逼急了,他们宣称让一个缺乏孝悌之行的举子及第,是对大唐礼法的藐视、对伦理道德的践踏,到时候只会让李贺陷入更难堪的境地。
韩老师感叹着给出最无奈也是最合理的建议:不要胡思乱想了,人生还很漫长,还有很多机会,不一定非要走科举这一条路。
婉转的鸟鸣,把李贺从昏沉中唤醒。半个月的时间,他就这么不言不语地躺着,唯一听到的动静,便是一阵阵带血的剧烈咳嗽。
沈述师不止一次前来安慰,温暖了李贺的心。李贺提笔写下《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想了很久,李贺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执念:既然这是天意,那我就换一种活法吧!
李贺决定离开京城,去北方闯荡一番。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沈述师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冷冷清清的日子,李贺在长安郊外和自己把酒作别。
这时,一只大雁孤独飞过。
李贺抬头望天,突然对他说:“子明,麻烦你把它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