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守望家园的星空孙陈建 > 母亲荷(第1页)

母亲荷(第1页)

母亲出生在1950年荷花开满塘的农历六月,外公给她起了个很雅的名———“志莲”。

母亲娘家在冯庄,父亲住在栾庄,两村相邻,一北一南,隔河相望。他们被长辈以“交盟亲、亲加亲”形式拧在了一起。父亲娶了小他十二岁的我的母亲,母亲的哥娶了父亲的妹。到新家时间不长,母亲就成了夫家的主心骨。每有大事需要决断,奶奶和父亲常不约而同地说:“莲子,你说了算!”

母亲先是生养了我姐,七年之后生我的时候,已经三十好几。我出生成为陈家的长孙,为她在上辈老人那里挣足了脸面,但我不争气的病弱之躯,却让她泪水涟涟好几年。那几年,我常见她红肿着双眼,拖着疲倦的身子,往亲友邻舍筹款,在医院和田头奔波。目睹此等光景,幼小的我也会默默流泪。母亲抱紧我,安慰说:不要紧,会好的。

在我慢慢康复的日子里,母亲灰暗的脸逐渐舒展成一朵朗润的荷。医生终于同意出院了,我成了她的跟屁虫。她在田间一边干着繁重的农活,一边还要照看久病初愈、顽劣狂野的我。

记得夏日午后,出门还是晴空万里,眨眼间黑云压顶,电闪雷鸣,风声渐起。母亲赤脚涉入荷塘,选中最大的一盘荷叶,用力折取旋即上岸,用手撸掉荷柄上的黑刺,一把荷叶伞便递到我的手心。我乐呵呵地持着伞,在回家的路上撒着欢跑。一路上,母亲扯着嗓子喊,“慢点啊慢点啊”。晶莹的雨滴在荷叶上打转,像珍珠,像泪花……雨下大了,母亲追上我,伸手将荷叶反扣在我的头顶,我戴上荷叶帽的模样,真像个荷叶宝宝,我瞥见母亲笑得更灿烂了。

在每年荷花开始含苞的日子里,母亲会摘回家一朵,奉养在装满河水的空酒瓶中,安放在梳妆桌上,我们每天都要端详一番,数一数花瓣,找一找花蕊,闻一闻花香……我和姐姐感觉那样的生活像荷花一样圣洁美好。

记得一次散学归来,我吵闹着想讨几枚“铅角子”,好在明天学校搞活动时买五香瓜子和粉红雪糕解解馋。母亲左手拉着姐,右手牵着我,快步来到屋后的荷塘边,姐扶着我站在岸上,母亲挽起裤脚,一摇一晃地奔向河心几个最大的莲蓬。母亲摘下莲蓬抛向了我们,空中划过几道优美的弧线,我们的怀里很快抱上了十多个莲蓬。回到家中,母亲教我们撕开莲蓬,剥开莲子,粉嘟嘟的莲子呈现在眼前,将一粒轻轻放入口中,一股特有的清甜沁人心脾,真是人间少有的美食啊!

在入秋向冬的某日中午散学回家,一盘炒藕片端放在桌子中央。父亲说,这是母亲下河挖取的劳动成果。我们姐弟俩一筷子接着一筷子地夹着藕片下饭,不一会儿盘子露底,我的肚子则滚滚圆了。母亲微笑着说,河藕是个好东西,多吃点补补身子,有营养得不得了,河里还有的挖。我们后来才知道,下河挖藕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就是男劳力挖上几枝藕,往往也会体乏无力了。

长大后,我远离了母亲身边,外出学习、工作、出差的日子里,每当看到荷叶满塘,荷花始开,就禁不住想起守在老家的母亲,想给她挂个电话,想问问她,屋后的荷花可曾开花?最近的腰板是不是也像荷叶那般挺直无恙?但凡路过荷乡金湖,总会抽身到卖场、到超市,买上几袋藕粉、几斤莲子和几瓶藕汁,等抽空送到母亲手中。母亲见了我们,总会快活得喜上眉梢,她踏踏实实地感觉到,儿女的心里还是有她的。

贫穷的生活,困苦的遭遇,备受歧视的富农家庭出身,和父亲不美满的婚姻……这些都没能给母亲以打击,母亲像一枝顽强挺拔的荷,风雨过后辉映着彩虹,倔强地显示了母性生命的活力和耐力。

母亲说,黄海万丈有底,人心二寸没边;她还说,不求他人回报,但求无愧于心。母亲没有上过一天的学,连自己的姓名“冯志莲”三个字都写不全,可母亲给了我们一生受用无穷的荷一般的品质,这就是善良、朴实、达观和奉献。

二〇一四年七月十八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