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半盏风月什么意思 > 第68章 田间之辩一(第2页)

第68章 田间之辩一(第2页)

淳于羡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不解。

李昊白闻言,神色顿时凝重起来,“老相公,话虽如此,但凡事都需有个度。若是一味追求棉麻之利,而忽视了粮食的根本,那最终只会是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啊,除了当今这么多棉花地,我还打算开垦四倍于它的粮食耕地,以保证我庄上正常的粮食供应。”

他的话语中,透露着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1876至1878年间的印度大饥荒,那是一场由棉花种植过度扩张而引发的灾难。

当时,印度棉花种植的狂热,打破了传统农业生态的平衡,当饥荒来临,粮食价格暴涨,据统计,有1900万印度农民因无法负担而饿死。

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景象,仿佛又浮现在李昊白的眼前。

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的教训,珍惜每一粒粮食。粮食是人民群众的生命之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确保粮食的充足供应,才能谈得上其他的发展。”

说到此处,李昊白不禁想起了那位被誉为“当代神农”的老者。

那位老人,用一生的时间,致力于让全国人民吃饱肚子。

他的离世,让无数人感到惋惜和悲痛。

李昊白也是其中之一,他清晰地记得,老人离世的那天,灵车驶过十里长街,夹道恭送的市民络绎不绝。

那一刻,人们的心中都空荡荡的,仿佛失去了一位重要的精神支柱。

回想起这些往事,李昊白的鼻头不由一酸。

但他很快收拾好情绪,因为他知道,作为一个开了上帝视角的现代人,科学精神的拥趸,既然已经知道了正确的选项,那么他便需要将老人的遗志传承下去。

裴立与淳于羡之间,只需一个微妙的眼神交汇,便足以洞悉彼此的心思。他们对李昊白的初步试探,已然得出了结论。倘若这位年轻人连“耕者有其田”这般浅显却至关重要的道理都参悟不透,那自家孙女对他的那份青睐,可真是错付了。

裴立手捻长须,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如同夜空中的繁星,忽明忽暗。

他上下打量着李昊白,仿佛在评估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这青年,初看之下并无出奇之处,然而言谈之间,却能流露出与众不同的见识,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昊白郎君,你方才的一番言论,确实让我等老朽感到惊艳。”

裴立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似乎经过深思熟虑,声音中透露出一丝难得的赞许。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拂过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让人心生向往,“你这份洞察力,确实非同一般。你屡次提及货殖财贸之道,莫非是想用实业来拯救这个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国家?”

淳于羡站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裴立与李昊白的对话。

他心中对李昊白的评价不禁又高了几分。

他深知裴立的为人,他这位毒舌的学生绝不会轻易给予他人赞许。

而此刻,他竟对李昊白流露出如此赏识之意,可见这青年确实有过人之处。

同时,他也明白裴立的问题并非随意发问,而是在进一步试探李昊白的志向与才学。

同时也在试探,此子是否可堪大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