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半盏残茶 > 第75章 淮西鏖战三(第1页)

第75章 淮西鏖战三(第1页)

裴立与淳于羡,这对共事多年的师徒,曾经搭伙在西川这片天府沃土上共同治理了整整七年。

七载光阴,他们除了像老农般精心耕耘,让蜀地的民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更是亲身指挥了几场发生在蜀地的战事。

那时,西川军阀胡辟妄图割据自立,搅得蜀地不得安宁,他们必须从零开始组建军队平定叛乱。

不仅如此,他们还数次击退了趁火打劫的南蛮与臧雄,保全了蜀地百姓的身家性命。

经过在蜀地的七年征战,他们的事迹早已在蜀地传为佳话,无人不称他们是真正心系蜀地百姓的父母官。

在战争之中,二人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敌经验,也磨练出了较高的兵法造诣,早已是知兵善战之人。

在蜀地战事中,裴立与淳于羡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多次动员蜀地的子弟们参军,守土御辱。

在裴立与淳于羡的带领下,蜀军西克臧雄、大破南蛮,成为了一支让西南之敌闻风丧胆的铁血之师。

这些蜀兵,以乡土情结为纽带,能够紧紧拧成一股绳,意志坚韧不拔,作战顽强,不易崩溃,无论面对怎样的强敌,都从未有过丝毫的退缩。

故而,当李昊白提出遣散客军,并将河南汴梁之地的民众编入军队之构想时,淳于羡与裴立的心头不约而同地心下对此感到欣赏。

后来在经过历来的沙场经验短暂斟酌后,他们得出一致结论:此计,或有可为!

思绪稍转,他们不由得陷入沉思。

细想李昊白之前自述的生平,他现今虚岁14,仅于关中的长安与河东的晋阳留下过足迹,那形同独立王国的淮西之地,他却从未踏足。

其中令人费解的是,他所透露出的关于淮西及其周边的兵力布防、民情风俗等信息,却是详尽至极,恍若亲临其境。

这般深入的了解,究竟从何而来?难道仅凭道听途说,或是翻阅几卷古籍,便能如此洞悉那远方的风土人情?

心中的疑惑如涟漪般扩散开来,淳于羡终于按捺不住,他轻声试探着问道:

“昊白啊,你能想出这样的办法,真是聪明绝顶,让人心生佩服,不仅感觉后生可畏!不过,我有个问题想问问你。淮西那块地方,情况复杂得很,就连三省六部中那些大官也不一定都清楚。你是怎么做到这么了解的呢?”

似是早有预感会有此般诘问,李昊白显得从容不迫,他轻整衣袂,向面前的三位尊贵人物深施一礼,然后娓娓道来:

“老相公实在是谬赞了,小子何德何能,岂敢担此重任。实不相瞒,这条妙计,并非出自小子之手。”

话音未落,三人已是面面相觑,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果不其然”的神情。

他们本欲顺势追问,究竟是何方神圣在李昊白背后指点江山,却见李昊白神色淡然,又接着说道:

“小子所知的这些浅陋之见,其实都源自我曾祖李源翎留下的一部手稿。我父亲曾以为这只是些无用的陈年旧物,便任由它在书房中蒙尘,未曾传给我那深受宠爱的弟弟。因此,这些学问便阴差阳错地落入了小子手中。”

说到此处,李昊白顿了一顿,似乎在回忆着往昔的种种。片刻后,他又继续说道:

“方才所提及的计策,正是先祖在弥留之际,所留下的关于平定淮西的几条遗策之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