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半盏残茶 > 第60章 杀生的取舍(第2页)

第60章 杀生的取舍(第2页)

而李昊白既然选择了沉默,显然是想给自已留一条后路。

王霸心中不禁开始揣测李昊白的用意,他是否也想与自已结交?是否也看中了自已手中的盐路资源?

最终,他找到了一个可以说服自已的解释:李昊白之所以没有揭发自已,并非出于利益考量,而是因为他懂得在这个乱世之中,多一个朋友便多一条活路的道理。

李昊白的心中其实比王霸更加纠结。

自从他识破了王霸的真实身份后,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都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清楚地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少年,日后将会变成一个制造千万级别屠戮、将视吃人如呼吸饮水般平常的灭国剧贼。

这几日午夜梦回,那些在残唐大厦将倾之中的无辜惨死的冤魂,仿佛梦魇一般,一直在他耳边低语:

“我们好恨……杀了他……杀了这个混世魔王……为我们报仇……”

出于心底那份最淳朴的正义感,李昊白曾数次欲动手铲除王霸,为这世间除去一害。

然而,每当热血激荡之后,冷静下来的他总会想起那个在上个世纪引发无数争论的命题:

若是纳粹党从未崛起,若是希特勒未曾登上德国总理的宝座,那魏玛德国是否还会不可避免地踏上法西斯的道路,最终演化为那场席卷全球的战争巨兽——纳粹德国?

对此,世间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法西斯主义的蔓延不会因希特勒个人的缺席而停滞,它像一股暗流,在德国的社会深层汹涌,等待下一个领袖的出现;亦有人坚信,希特勒的死亡必将重创风头正劲的纳粹党,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或许会在各方势力的联手打压下渐趋衰微,德国的历史轨迹或许会因此重写……

在李昊白看来,这些观点或多或少都有些倒果为因的嫌疑。

历史的走向,从来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决定,而是众多复杂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

希特勒的崛起,或许看似是法西斯主义在德国肆虐的引子,然而,细细探寻,却远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

其背后隐藏着更为错综复杂的因缘。

那沉重的战争赔款,如同巨石般压在德国民众的胸口,让他们喘息艰难;而二十年代末的经济萧条,更是让这片土地上的生活雪上加霜。那时的德国,民众普遍怀揣着复仇的渴望,他们并未亲身经历过家国沦丧的切肤之痛,却对国家的屈辱与挫败感同身受。

这种情感,如同暗流涌动,急需一个出口。

与此同时,那群心怀不轨的容克企业家与军官团们,他们一直在暗中观望、伺机而动。

这些人在德国社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野心和欲望,如同催化剂一般,加速了法西斯主义的蔓延。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希特勒的出现,更像是一个必然。

他精准地捕捉到了民众心中的不满与复仇欲望,将这股暗流引向了自已,从而掀起了法西斯主义的狂潮。

然而,这狂潮背后的根本原因,却远非希特勒一人所能掀起。

那是整个德国社会、经济、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

同样地,黄巢的出现,亦是这个仿佛被莫比乌斯环诅咒、陷入无尽循环且积弊深重的乱世所催生的必然产物。他的存在,如同乱世中的一抹缩影,映射出这个时代的荒诞与无奈。

若是一刀杀了他,或许能暂时平息民众的怒火,让人们心中的仇恨得到短暂的宣泄。

然而,这样的行动却绝不可能让一个已经病入膏肓、如同癌变般腐朽的封建社会焕发新生。

黄巢虽恶,但他也不过是这个时代病症的一个表征,真正的病根深植于整个封建社会的土壤之中。

当最后一次试错的机会也消逝在历史的尘埃里,当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乱世之苦,他们选择了黄巢,让他成为了制裁世家与军阀的利刃。

这把利刃,或许锋利,或许残忍,但它却承载了人民对于改变现状的渴望与期盼。

于是,历史的车轮在黄巢的推动下,缓缓开启了一个更为血腥、更为道德沦丧的新时代。

在螺旋上升的历史中,或许充满了苦难与挣扎,但它也是人民在绝望中寻求希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开始。

如此看来,杀他,或者不杀他,放在这样的维度下,反而不重要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