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半盏儿残酒 > 第43章 茶摊论道三(第2页)

第43章 茶摊论道三(第2页)

古代素有三墨八儒之说,指的是战国时期墨家和儒家的不同分支,然而三墨却最终走向分道扬镳,不仅是墨子创作的经典,最终连墨子在世时留下的那些科学知识都未能流传下来。而孔子死后儒家的八大流派,虽互有龃龉,却最终殊途同归,不仅完善了孔子之学,还成为了统治者极为趁手的工具……

上述这些缺陷,对于新生的墨家而言,无疑是致命的。

然而,在李昊白眼中,这些尚属可克服之困难。

他深知,新墨家真正的致命伤,在于他们对自已的实力认知不清,对想要打倒的敌人缺乏正确的了解,同时对他们想要挽救于水火的国家的现况缺乏精准认识。

他们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仍以战国时代的斗争经验去处理盲目地偏信经验主义,以至于在现实的较量中屡屡碰壁,损兵折将,却迟迟未能醒悟。

“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儿最在理儿——没有调查,哪来的发言权哟。”

李昊白心里琢磨着,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位令人敬佩的教书先生,他那本脍炙人口的选集,开篇之作便是铁证。

想当年,北洋军阀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大革命的烽火连天,眼看着就要烧出个新天地。

可那时候总有某些旧社会出身的精英瞧不上泥腿子出身的农民,觉得他们登不了大雅之堂,甚至不惜编造谎言,污蔑与北伐战争相辅相成的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

那位教书匠啊,他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有着洞察秋毫的慧眼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为了戳穿那些旧社会精英们精心罗织的谎言,为了还农民兄弟们一个公道,他竟然决定亲自走一趟,用双脚去丈量那片属于农民的土地。

这一走,可就是七百多公里啊,从繁华的都市走到了偏远的乡村,途径了湘省的五个县,耗时整整三十二天。

他每到一处,都忙着召集当地的农民和农运工作的同志们,开起了调查会,倾听他们的声音,记录他们的故事。

那些被精英们忽视甚至蔑视的农民们,在他的笔下,都变成了一个个鲜活而有力量的存在。

最终啊,他根据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写下了长达一万七千余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这篇报告,可不是一般的文章,它像一把锋利的剑,直指那些旧社会精英们的心脏,戳破了他们虚伪的面具,让世人看到了农民作为革命力量的巨大潜力。

那些曾经对农民运动嗤之以鼻、甚至恶意中伤的人们,在这篇实地考察得出结论的报告面前,都只能乖乖地闭上了嘴巴。

李昊白想到这里,心中不禁对那位教书匠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

他知道,自已想要说服身边的两位师兄师姐放下偏见、认清现实,甚至是说服其他有志终结乱世再创太平年代的墨者,也得像那位教书匠一样,亲自走访最后拿出真凭实据来才行。

毕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与准备,就不能获得斗争的胜利。如今看来,万里长征,连第一步都没有踏出。

“除了获得一次面见巨子的机会,”李昊白说道,“我还希望师兄师姐能为我找来几个信得过的墨家工匠,尤其是能够锻造和冶炼铁器的,长安的工匠太容易让外人掺沙子,我信不过,相比之下,我更信得过我们自已人。”

此话一出,墨千里和墨青竹心里都不禁一暖,他们暗自忖度:莫非他们确实是误会李昊白这个小师弟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