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平和向阳带着货单回去。他俩从工地出发,本来是要去砖厂继续调查这件事,开车经过小红楼的时候被余笙认出并喊停。
俩人下车只好等吃了中午饭以后再做打算。
听他们说暂时没有收获,余笙提供了一个调查方向:“不是砖厂和工地的问题,那应该就是运输途中出岔子了。”
桑平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他咋也想不明白,就算运输过程中除了差错,前后两车的砖加起来将近两千块砖头就这么不翼而飞了,那也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你别操心嘞。”桑平不想余笙考虑这些。“下午我跟向阳去砖厂找那几个送货的司机问问。我非要查出来这两车砖到底弄哪儿去嘞。”
桑平和向阳吃了饭一走,余笙有些坐立难安。她总觉得丢的这两车砖将来会惹出事端。
她到楼上拿上货单,下楼之后喊上青子,俩人一块去了派出所报案。
负责接待的警察还是第一次受理这么奇葩的案件。
为了能够引起警方的重视,余笙向警官强调:“丢的不是一块两块砖,是两车,接近两千块砖头。警察同志,这批建材不是多贵重,但是一块砖头尚且都可以算得上是致命武器,两千块砖头能用在危险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在事情还没有查清楚之前,我想还是备一下案比较好。调查这件事,暂时不用你们出面。我先生已经在着手查了。要是把这两车砖找回来,我再过来销案。你看咋样?”
听余笙说话有条有理,在做备案的同志忍不住多打量了她几眼。他给余笙写了一串号码,“你们那边有结果之后,你就打这个号码找我。我叫冯远。”
说着,他又在号码下面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余笙正和冯警官说话,桑青歪着头看着桌子上用玻璃布压着的一张从报纸上整齐裁剪下来的文章。
看了之后,他格外惊喜:“婶儿,这不是你投给报社的那篇文章吗!”
那篇文章叫《最动听的声音,最可爱的人》。
作者叫“平笙”。
这篇文章讲的是主人公与派出所接线员之间的故事,几经周折之后追回被网兜厂坑害的老百姓都血汗钱。主人公不禁赞美了接线员的耐心和警察同志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在文章里提出了对未来的信息世界美好的愿景。
余笙向青子打手势,示意他不要多话。
冯远诧异道:“这文章是…你写的?”
余笙笑着摇了摇头。
青子却急了。
“这有啥不好意思承认的。”青子指着桌上的文章,对冯远警官说,“我婶儿写这个的时候,我就搁边上写作业。那时候我们还没搬家嘞。我婶儿用的这个笔名,是从她和我叔的名字里各取了一个字。我叔叫桑平,我婶儿余笙。她写好之后还是我给她寄出去的。”
“真的啊!”冯远惊喜不已,忙把里里外外的同事都喊过来围观文章的作者本人。
从冯远和他同事口中,余笙得知,这篇文章提升了派出所的形象,全体同志因此得到了嘉奖,就在前不久还被市里评为十佳榜样。
这篇文章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