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还是有些心疼的,不过一想起儿媳妇怀孕了,按照儿子这样的做法整个冬天也就是多出丈夫一两个月的工资而已,她也就不说什么了。
李平安和父母一起在厨房里建了一个大一点儿的地炉,炉子直接建在地面上,热量可以通过地面传到地底下,厨房是和正房李平安夫妻两个的卧室挨着的,又在正房和两厢厢房之间建了两个大的火池子。
之后就是买煤炭了。
煤炭,自然都在煤铺买。
当时的煤铺,遍布京城的大街小巷。
煤铺一般都是屋子小,院子大,煤末子堆积如山,还得有空地堆黄土、摇煤球、堆煤球、晒煤球。
这个时候土地不十分值钱,要是放在后世李平安所处的时代谁还开得起煤铺?
铺子院墙总是粉刷的雪白,写上“乌金墨玉”四个正楷大字,工作人员一个个赛包公似李逵的煤黑子抹脸忙出忙进,客户到煤铺子叫煤球就如同到了非洲一样。
李平安到煤铺以后直接说要好煤,不要煤球也不要煤炭,而且一下子就要四吨。
煤铺掌柜笑嘻嘻的说一定给他最好的煤炭,还包送。
选了最好的煤炭,谈好价钱,李平安付过之后掌柜的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一个劲儿的询问李平安是不是哪个机关单位的采购员,还说他们煤铺的煤炭质量最好,价钱也公道,欢迎常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平安摇了摇头说道:“我是自己用的,家里烧炕使用!”
掌柜的不再多说什么。
个人使用的话,一户人家居然要了四吨的煤炭,很明显,这个冬天李平安怕是不会过来买煤了!
这家煤铺没有公私合营,规模也不是很大,自然用不起卡车之类的,却是人力三轮车送煤,每次送个几百近重,分十来次才能送完。
徐氏指挥着送煤炭的伙计将煤炭都堆到了储物间,地下室的入口彻底被压住了。
暂时。
李家的粮食还够用,她也没有想过要用藏在地下室里的粮食。
地下室出入口封了就封了吧!
改用了地炉,连两个或火池子也烧上了。
地炉就不说了。
不过是比普通的煤球炉大上几倍而已。
火池子一两立方米见方,里面装了一肚子的煤炭,上面的口子却很小,这样可以保证一炉子的煤炭可以燃烧很长时间。
足足等了大半天,就在李平安以为自己的办法行不通,正房屋子里不会太暖和的时候温度终于升高了。
第一天就升到了十几度,第二天、第三天稳定在二十多度,真的差不多是温暖如春吗。
李平安夫妻两个住着正房右边的三间房子,左边的两间是空着的,他们对徐氏说道:“妈,要不你和我爸也搬过来住吧,你们住左边的两间,或者你们住三间我们住两间!”
思索了一会儿徐氏终于答应了。
反正地炉和火池子整天烧着,不用也是浪费!
根本没有动四合院儿里的任何家具,李平安到供销社给父母买了一张大木床,还有洗脸盆、肥皂等日常用品就行了。
徐氏将四合院儿的炉子灭了,有时候连着好几天都不到四合院儿一趟,邻居们都有些纳闷儿,难道李家人真的都要到医院家属院儿小院儿去住,就不打算回来了吗?
聋老太太心里颇不是滋味儿。
她和易中海刚要算计着让李林给她免药钱李家人索性就不来四合院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