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的中医临床专业,始终也没离开西医的课程,而且中医经典的学习在逐渐减少,而西医的内容在逐渐增加。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这是在推进中西医结合,互相取长补短,但是对于真正初学中医的人来说,其实并不好。
如果按照现在的教学方式,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基本都没有给人看病的能力。因为现在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体制过于僵化。
原本是一个很好的中医苗子,经过本科、硕士、博士的培养,很有可能就变得很平庸。
因为中医最注重的是实践和大胆的尝试,而目前的教育模式就是在抹杀人的创造性。
同时现在用西医的方式来评价中医,这本身就是对中医发展最大制约,也是导致中医越来越没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中医是讲究整体的,宏观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也是一个整体。
这个病人用西医的观点来看,是肾上有毛病,但是中医可能会从肝论治,也可能从脾论治,还有可能从心论治。
因为肝肾同源,所以从肝治肾病也是有理论支持的。脾土克肾水,所以肾病从脾论治也说的过去,心肾同属少阴经脉,……如此之类。
还有就是,中医所谓的五脏六腑也不是西医所说的器官,而是一个体系。
比如说脾胃,西医就是说人体的器官脾和胃,而中医则主要泛指整个消化系统。
西医讲究的是微观的,越微小越好,基因序列、dna,分子原子等的东西,总之分析的越详细越好。
而中医讲究宏观的整体的,越宏观越有整体观,审病求因才越准确,治疗效果也才会越好。
通过几年的学校学习,让丁家宝对西医也不再那么排斥。认为西医确实有很多先进的地方,也确实值得认真学习。
在丁家宝看来,关于中西医孰优孰劣,还真不好评判,只能说各有优劣,不能简单的抑此扬彼。更不能武断地说,这个好那个不好。
比如说,对于现在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如果用西医的方式治疗,就是终身服药,不能间断。
但是如果是有好的中医,能够准确地辨证,找着病因,有很多是可以治愈的。很多长期的慢性病,中医都是有显著优势的。
但是也有些病,西医的治法就比中医高明很多。比如大家熟悉的阑尾炎,在中医的治法治则中,分为已化脓和未化脓。
已化脓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未化脓用大黄牡丹汤,当然了后世也有很多的方剂,比如说排脓散之类的,都是从这两个基本方剂中衍生出来的。
阑尾炎,对于中医来说可是大病,没有很高的水平,是无法治愈的。
民国时期的中医大家张锡纯,因为给一个军阀的姨太太治阑尾炎,出了医疗事故。差点儿被那个军阀枪毙,是张作霖出面才保住了性命。
那可是一代名医啊,当时号称是古有张仲景,今有张锡纯。就连这样的中医名家,对阑尾炎都没有治愈的把握,更别说其他医生了。
但如果用西医的治法,阑尾炎比感冒发烧更好治,一个小手术,一刀下去,永不复发。
所以说,中西医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擅长的领域,中西医结合本身是没有错的,而且需要大力开展。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以西医标准来评价中医,这就是一个极大的弊端。
西医讲究标准化,什么病在什么阶段,用什么样的治法和药物,都是固定的。
但是中医讲究个性化,同病异治,异病同治,都是很常见的事。同样的病,不同的人,治法和药量就完全不同。
两个完全不同的病,有可能用同一种治法和方剂。还有就是,同样一个人,同一个病,让不同的大夫来开方,也不尽相同,而且都有效,这些都是中医的特色。
但是在评价标准上,就不这么看了。尤其是出现医患纠纷时,西医完全能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没有过错。www。
但是中医在举证这方面就比较困难,因为这个人的这个病,为什么要用这个治法,开这个方剂,都是掌握在大夫的手上。
如果中医也推进标准化,那基本上百分之八十的病是看不好的,有可能还越看越严重。
所以现在有的人认为,中医就是骗人的,不科学,这不能怨人们的无知。
只能说是,现在的教育体制和评判标准,阻碍了中医健康良性的发展。
丁家宝通过五年的学习,其实收获良多,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浅薄。
同时也感觉到了,要想成为一名好中医,要想振兴中医重塑辉煌,是多么的任重而道远。
原本在找工作时,丁家宝还想在大城市打拼呢。但是残酷的现实,将他摁在地板上狠狠地摩擦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