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宽妈拿着菜罐出来,菜罐里放着的是南瓜子。南瓜在农村里并不缺少,每家每户都种,在饥馑的年代还能充当粮食,会种菜的陶家也不例外,虽然陶宽爷爷年龄大了,挖不了地但种菜的经验还是可以的。陶家的南瓜种得大而且多,吃不完的南瓜崽就给留下来,养成了老南瓜,老南瓜不只是菜了,也可以晒成干粮菜,或者做成酱,就很好了。而南瓜子就是吃老南瓜的副产品了,每次打开老南瓜,陶宽妈都很小心把南瓜子收集起来,漂洗干净,放到一个固定地方去晒。晒南瓜子的地方还得是比较高的地方,猫狗吃不到,连老鼠难以企及的地方最好。等把南瓜子都收集到了一定的数量,而且晒得很干了,就可以收集起来,留起来招待客人。以前的银井湾也种过葵花籽,但随着代销店里有了葵花籽卖也就慢慢得没有人种了。虽然代销店里有葵花籽卖,却也不是每家每户都会去买,只是过年过节才去买些来吃,像这样不年不节的时候,又很急一般人都不会去代销店去买葵花籽来招待客人的,陶宽妈也怕自己去了代销店倒把秦老师给怠慢了,最好的就是从自己的房间里去拿些南瓜子来招待秦老师。陶宽妈的细心,把陶宽爷爷留着不愿丢弃的菜罐给洗干净,装上炒好的南瓜子,菜罐子的密封性还是很不错的,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了南瓜子的焦脆,也是保留着南瓜子的香味,更难得的是不会让老鼠有了可乘之机。因为菜罐洗的干净,也就是最好的状态呈现在秦老师眼前。秦老师倒不是闻着南瓜子的香味,而是看到了菜罐的花纹。陶宽妈从收着菜罐也看到了菜罐上的花纹,但却没有秦老师那样的专注,也许陶宽妈对子菜罐的花纹到了熟视无睹的状态了,再好的东西也就是一个装饰罢了。秦老师不一样,她看着菜罐上的花纹有些着迷,也就不再去注意陶家的厅堂的布局了,用手指着菜罐,对着陶宽妈说:陶妈妈也算是会藏东西的人,你看这样的菜罐要搁到别人家里,恐怕早就丢了,而你却把它洗得这样干净,关键还给它找到了好用处。陶宽妈听着秦老师的话,脸都红了,是啊,自己这样一个家庭妇女,虽说是在银井湾有些名目,但真到了秦老师这样的阶层,陶宽妈就有些自卑了,况且秦老师还一个劲得夸自己,这让陶宽妈脸上有些吃不住了。陶宽妈也能从秦老师的态度上看到,秦老师说着这样的话还是很诚心的。陶宽妈虽然脸上有些红,但却没有失态,而是坐在了秦老师身边,顺手把菜罐给打开。菜罐有着四角的系绳,很合口,在没有打开系绳是很难菜罐的口子来的。陶宽妈打开了四角的系绳,打开了菜罐的盖子,南瓜子的香味就有些浓郁了,陶宽妈随手把南瓜子倒到桌子上,就把菜罐递给了秦老师。秦老师也不是直接去抓南瓜子吃,而是接过菜罐给仔细得看了起来。菜罐有些年头了,至于是谁手里给做好的,陶宽妈没有了确切的了解,但菜罐上的花纹却是一株兰草,简简单单的几片兰草叶子,向着不同的方向伸展出去,就很有意味了。很多东西不是说你做得越多就越好的,中国人都喜欢那种禅意,以小见大,从这几片叶子就似乎看到生长深山老林里的兰草茂盛的生长力和那种婀娜的身姿,也似乎可以闻到那种淡淡的若有若无的兰花香了。秦老师手里捧着,用手指去触摸那浅薄的竹皮上,细细的叶子。秦老师的专注几乎忘了自己身边的陶宽妈,陶宽妈也不好去打扰秦老师的欣赏心境,此时的陶家除了鸡鸭鹅的杂叫显得很是宁静。秦老师看了片刻,还是把菜罐搁回了桌子上,对着陶宽妈说:让你笑话了,这也只是喜欢,还谈不上喜爱。秦老师放下了菜罐,就端过茶水来喝。茶水也是早上就打好的我到了这个时候也就有个凉了,但泡开茶叶还是可以的,对于一个客人来说,此时的茶水也就可以端起来来喝,这样的水温也正好可以解渴。陶宽妈抬手指着南瓜子,意思说请秦老师嗑几个南瓜子,乡里人没有什么好招待的东西,这南瓜也是自己家里种的,南瓜子很干净,这让秦老师对于眼前这个农村女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农村能够穿着这样的也算是在村庄里有头有脸的女人了,这其中就少不了他男人的功劳。秦老师也知道,在当下的农村里,很多女人和男人一样去生产队里挣个工分,容易有些体力好的还比男人会挣。因为没有出去挣工分,陶宽妈的脸看起来要白净很多,这也是秦老师看了陶宽也就知道了他妈妈的皮肤很好。秦老师喝着茶对着陶宽妈说:你家的陶宽还是很不错的,不只是字写得好,也会愿意帮助别人,就拿陶宽帮着我抄写试卷来说吧,积极认真,在很大的程度上给我很大的帮助,真要是每天都这样抄写,我也吃不消,这边我抄写不了试卷,那边孩子又得不到课外的试卷的帮助,对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就有些影响了,有了陶宽的帮忙,不只是我愿意感谢陶宽,也就是班级里同学也很感谢陶宽,你也真养了个好儿子。陶宽妈听着秦老师赞扬陶宽,心里很是受用,且不说秦老师难得来家访,陶宽妈并不知道秦老师对于陶宽的家访还是整个银井湾第一个例子。至于后来的家访活动,和秦老师这次来陶家做家访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秦老师的家访说是家访其实也可以说是到陶家来感谢陶宽带给秦老师的鸡蛋。鸡蛋对于陶家来说,也许不算个太大的事,但对于秦老师这样工作的人家来说也就不是几个鸡蛋所能达到的效果了。
喜欢医疗机构故事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医疗机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