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明末天启大爆炸的真实原因 > 第19章 剃须剪发内务管理(第1页)

第19章 剃须剪发内务管理(第1页)

来青轩铁匠铺经过老铁匠李初一的精心打制,朱由校设计的剪发专用剪刀、双层手动刮胡刀、指甲刀,打制成功。第一代双层手动刮胡刀的问世,实现个人剃须自由。

随着公共澡堂、公共厕所的建成,以及新式服装的完成,来青轩的内务管理制度开始实施。

中国古代是没有剃头一说的,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只可以拢发束冠,而不能随便剔除和损伤。

古人的头发代表的是孝道,没有特殊情况是不能剃除的。甚至还有一种剪头的刑法叫髡刑,古代人们剪头是一种屈辱,是精神上的一种折磨,讲究的是士可杀不可辱。汉代时才开始有了剃头的职业。

宋元明时期,人们剃头比较普遍,但大都留长发。宋元时期,民间的理发匠叫做待诏,有随时待命被召唤的意思。除了剪发和剃头外,他们也会做梳头的工作,所以也被叫做篦头待诏。

明代有一个专门为皇子、公主剃头束发的宫廷机构叫做篦头房。

按明代皇家规矩,皇子公主在满百日时,要剃胎发。十几岁之前,皇子需要定期把头剃光。十几岁之后开始留头发用来束发,成年后就很少再修剪头发了。

八旗入关后,因为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强制剃头梳辫命令,使得理发行业发展到了最高潮。

八旗强制剃头梳辫,有人为了怀念明朝,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八旗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一直流传到至今。

满清时期形成了一种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都剃头。这种习俗实际上是受有钱没钱,剃头过年这个习俗的影响。

剃头匠忙到春节前夕,纷纷返乡,直到来年二月初二方始营业。为揽生意,讨吉祥彩头,便把这天理发叫剃龙头。

剃龙头寄予着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的期望和愿望。二月初二剃龙头,面容上朝气蓬勃,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虎虎生威,蒸蒸日上。

在这个没有香皂、洗发水的年代,大部分老百姓都没有经常洗头洗澡的习惯,留长发,不仅打理麻烦,还容易滋长细菌,跳蚤,引起疾病。

“各位师傅,俗语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既然大伙入了来青轩的门,就必须遵守来青轩的规矩。端了本公子的碗,就必须服本公子的管。”朱由校开门见山道。

“下面本公子宣布来青轩的内务管理制度。男人必须剪寸头、剃胡须,女人齐耳短发。指甲必须经常修剪,指甲里面不能有黑色的污垢。早晚必须刷牙,每日必须洗头洗澡。”

“啊,剪寸头、剃胡须?”“修剪指甲?”

“早晚刷牙?”“每日洗头洗澡?”

随着朱由校的宣布,所有人议论纷纷,都感觉内务管理制度太严格。

“愿意遵守内务管理制度的,立即到这边来,马上剃须剪发。然后领取新制服,以后在来青轩就必须穿这身行头。不愿意遵守的,请到那边结算工钱,立即卷铺盖走人。”

朱由校一手大饼一手大棒,很是直接。

朱由校说完,就带头坐到篦头师傅面前。魏进忠见状,立即坐到另一个篦头师傅面前,这政治觉悟没得说。曹化淳、刘若愚、王承恩、客巴巴、王春夏、王秋冬以及王朝用等来青轩的工作人员也跟着排了过来。

在朱由校的指导下,两人很快就剪了个寸头,显得精神干练。魏进忠本来就没有胡须,也少了剃胡须的麻烦。

客巴巴、王春夏、王秋冬三人剪成齐耳短发,更是别具一番风味。

看到朱由校、魏进忠等人带头,原本犹豫纠结的几名工匠也狠下心,排起队来。来青轩的内务管理制度顺利实施。

来青轩的所有人除了东厂番子,换上新的工作制服后,个人形象焕然一新。特别是工匠,以前就像一群乞丐,现在才是大明工人应有的形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