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了十二年做铺垫,终于等到了那张录取通知书。
从蹒跚学步到满路奔跑,从牙牙学语到能说能笑,从孩童到少年再到一个成年人,一晃眼的功夫,便走过了十九个春秋。
还记得自己在十九岁的那天写下的那首不成熟的小诗:
十年寒窗把书读,
九月却不知何从。
岁岁年年春将至,
快许明日杏花开,
乐笑天下藏归处。
如今找到了方向,九月也将要结束。
终究是长大了,背起行囊要去远行了。
圆梦也好,追梦也罢,好在这时候的我们都在路上了。
林语堂说:“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现实为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
也许遗憾的是,这是最后一次踏入校园了吧。
转瞬即逝的时光悄悄进行着,匆匆又是三年。
2019年9月1日晚上的火车,当母亲送我进站口时,那一刻的酸楚全让眼角偷偷藏着的泪水代替了,好在安检口隔开了我和我的母亲,让我只留给她一个匆匆离去的背影。
在我偷偷往后回头去找那张太熟悉的面孔时,发现拥挤的人潮里也早已看不到母亲的身影,但让人可以想象到的是她一定踮着脚尖伸着脖子在人堆里看着我的身影若隐若现,直到消失,她才肯离去了吧。
龙应台的《目送》里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去往另一个他乡呢?
浓浓的乡愁总是伴我一次又一次的离乡。
我的内心或多或少是有些浮躁的吧?《月亮和六便士》的书封上有那么一句话:无法在当下的生活里获得内心安宁的人,才会对素未谋面的远方怀有乡愁。
也许时间一久,我也会错把他乡当故乡吧。
1号那晚的火车上,我一夜未眠。
看着座位上的那些旅客,不禁感慨:他们又是为了什么而奔波,又要奔向哪里呢?是因为生活所迫还是为了理想追求?
思绪随着火车向前的速度,幻想着即将要生活三年的警校。
火车一站又一站的走过,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凌晨三点半的夜里有那么一群人下车,又有那么一群人背负着行李上车。
大概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踏上旅途吧,总要不停向前,总要遇到性格不一的人和看到不同往日的风景。
2。
9月2日的清晨,我趴在距离我座位很近的窗边,隔着一面窗,窗子之外的世界似乎一片万籁俱寂。
看着外面渐渐褪去夜色的天儿,东边的地平线泛起一丝丝亮光,小心翼翼的浸润着浅蓝色的天幕。
窗外的风景早已呈现着异乡风情,连那一棵棵树木都展现着陌生。
阳光透过窗,一缕一缕的折射着希望之光,照射在脸上有点暖,似乎在抚慰着我有些冰冷的心。
我在一片嘈杂声里拉着行李箱下火车,涌入人流,这样的行走方式才不会显示我此时的孤单吧。
有些不知所措,又有些迷茫和胆怯。
出了火车站口,看到了几个小时前就来接我的姨姨姨夫,在看到他们的那一刻,我内心对这座陌生城市的紧张感才得以松懈。
一夜未合眼,在来学校的公交车上我倚着姨姨的肩膀昏睡了一小会儿,那种舒服自在的熟睡源于亲人带给你的安全感。
进入校园,一切看似新鲜。
热情的学姐语气柔和的接待,在交付完所有的费用,领完所有物品后,回到了分配好的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