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大事别说在早朝上讨论了,甚至连早朝都不会上。
在洪武朝,决定国家命运的大事一般都是由老朱一人决断,最多就是咨询一下其他大臣的意见而已。
一般大事则是由太子朱标和其他肱骨大臣一起商议决定。
所以早朝就是一种形式而已。
一种体现老朱个人权威的形式。
这也是为什么老朱对叶瑾的很多改革意见都很信服,但是唯独对改革早朝制度一事嗤之以鼻的原因。
因为167老朱早就知道早朝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是早朝却能体现自己的权威。
一想到整个京城的大小官员每天都要对自己三拜九叩,行跪拜大礼,老朱就觉得每天这么辛辛苦苦上早朝是值得的。
而且老朱也不觉得每天起那么早上早朝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相反他还乐此不
疲。
这样一来既能体现自己的权威,又能折磨这些当官的。
何乐而不为呢?!
太子朱标自然知道自家老爹心里是怎么想的,所以他见老朱这么反对进行早朝改革,也没有继续劝说下去。
就让自家老爹任性一次吧。
有些改革既然他老人家接受不了,那就等自己登基之后再进行。
勤政殿。
老朱喝了一口参茶,勉强将身体的疲倦驱赶走了,才看着一脸诚惶诚恐的徐辉祖问道,“你是(daaa)说,仅在应天府一地进行商税改革,一个月的功夫就收到了二十万贯的商税!?”
在洪武朝,一贯钱等于一两银子。
二十万贯钱就等于是二十万两银子。
而洪武十四年的国库收入差不多是四千万白银收入。
和四千万两白银相比,区区二十万两银子就跟九牛一毛一样,根本入不了眼。
但是这仅仅是应天府一个月的收入。
如果扩展到整个大明,这将是一笔多么恐怖的收入?!
但是即便如此,老朱依然波澜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