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让他不得不开始怀疑,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所教育出来的人真的不会变成畸形吗?
如果要他来说的话,任何事情都存在一个比较舒适的维度,而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稍微有一点紧绷,但不至于完全喘不过气的状态。
她并不反对人有压力,适当的压力往往可以激发更好的潜力,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临界点,以那个临界点作为分界线的话,那条分界线的两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
在分界线的左边,意味着无限的向临界点靠拢。这就像一个抛物线一样,你越靠近那个临界点,就意味着越接近那个点。
但是如果你超越了那条线之后,你就会与那条线渐行渐远。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甚至可能效果要更差一些。
说干就干,李明看到这里就再也坐不住了。
但是具体应该怎么做,他需要好好的衡量一下。
如果可以的话,他一定会选择作为保险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在不惊动别人也就是最大限度的保全自己的情况下,进行一番操作的。
这真的不能怪他,人都是利己的,对于他来说也是一样的。
在发生一件事的时候,他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保全自己,也就是将自己完完全全的从这件事情中抽离出来。
这也比较符合大多数人的思维方法。
只见他仔细的观察了一下路况,道路两边的行人此时此刻已经走的差不多了,至于留下来的大多是还在苦苦挣扎的。
比如说有的人胸有成竹,显然是已经准备好交保护费的人了。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由于自己的摊子来不及收拾,所以正在快速的收摊,企图保全最多的价值。
当然,在这里面还混杂了一些,想趁乱进行小偷小摸的人,毕竟在这个时候下手也是最好的机会。
慌乱之中的人们,往往只会顾得上自己,而顾不上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他们时候怀疑的话,也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在匆忙中弄丢了,从而不会进行进一步的深究。
就算他们进行了进一步的深究,但是由于遭受了之前的冲击,所以相对的不会那样的抗拒,甚至还会有一些庆幸。
如果有一些比较畏惧的人,甚至还会认为是用来抵灾的。
在这个时候,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必须要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
很快,他就发现了突破口。
于是这个时候的李明也顾不上什么礼义廉耻了。
眼见他的机会到了,他迅速的融入到了人群之中,当然他并没有选择贸然的出现,在此之前,他率先整理了自己的着装,凌乱的衣服,略显慌张的神情,一条不差。
吧,至于为什么这么做,这源于他当年在实习的时候闲着没事跟风去剧组玩了一圈。
所以像这种群众的戏份,他也是参与过的。
虽然并没有给他什么劲头,但是当时的体验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跟随着逃跑的人群,他看向了一旁的摊子。
这是一个卖木雕的摊子,摊主显然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所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尽管他很想尽快的收拾好摊子,但是明显跟不上自己的手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