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苍茫修真路 > 第94章 混光同尘 法王成正体天然(第1页)

第94章 混光同尘 法王成正体天然(第1页)

灭法国,和光同尘

在那漫长的取经之路上,唐僧师徒四人一路披荆斩棘。这一日,来到了一处神秘之地。

唐僧骑在白龙马上,他那慈悲的面容上带着些许疲惫,但双眸中依旧透着对佛法的执着与坚定。他心中暗暗思忖着:“不知这一路还有多少磨难,但我定要取得真经,普度众生。”他轻轻抚摸着缰绳,目光望向远方,仿佛能看到那遥远的灵山在向他召唤。

孙悟空一个筋斗翻到了前面,他火眼金睛滴溜溜地转动着,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他心中暗道:“这地方看着有些古怪,俺老孙可得小心着点儿,莫让那些妖魔鬼怪趁机伤了师父。”他双手紧握金箍棒,那金箍棒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仿佛随时准备与敌人展开一场激战。

猪八戒则是甩着大耳朵,嘟囔着说道:“这一路走得俺老猪肚子都饿瘪了,啥时候能找个地方歇歇脚,吃点东西也好啊。”他一边说着,一边用鼻子在空气中嗅来嗅去,希望能闻到一些食物的香气。

沙僧默默地挑着担子,他那憨厚的脸上写满了沉稳。他心想:“大师兄和二师兄都各有本事,我只要照顾好师父,保护好行李,便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他的脚步沉稳而有力,一步一步地跟在队伍后面。

突然,他们发现前方有一座神秘的寺庙。

唐僧双眼一亮,说道:“徒儿们,前方有寺庙,我们不妨前去借宿一晚,也好向寺中的僧人请教佛法。”

孙悟空皱了皱眉头,说道:“师父,这寺庙看着有些蹊跷,俺老孙怕有妖怪作祟。”

猪八戒一听,连忙说道:“哎呀,大师兄,你别疑神疑鬼的了。就算有妖怪,咱也不怕,有你和俺老猪在呢。”

沙僧在一旁说道:“大师兄说得有道理,还是小心为妙。”

唐僧说道:“不管如何,我们先去看看,若是寺庙中的僧人愿意收留我们,我们便借宿一晚。”

于是,师徒四人朝着寺庙走去。

进入寺庙后,唐僧双手合十,恭敬地向寺中的僧人行礼,说道:“阿弥陀佛,我们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取经的僧人,路过此地,希望能在贵寺借宿一晚。”

寺中的僧人看着他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但还是客气地说道:“原来是大唐来的高僧,欢迎欢迎,请随我来。”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紧紧地盯着那僧人,心中的疑虑更重了,他暗暗想道:“这和尚肯定有问题,俺老孙得盯紧点儿。”他悄悄地拉了拉唐僧的衣角,小声说道:“师父,小心有诈。”

唐僧微微点了点头,但还是跟着僧人走进了寺庙的内院。

在丹道的境界之中,倘若能领悟到万法皆空的道理,心中不存丝毫执着,那么便能够知晓大义所在。人生原本就蕴含着那圆觉妙体,在最纯粹的状态下,并没有人我之分。然而,自从有了各种法的建立,人我之间便有了界限与分别。当我没有法的时候,他人就会用法来磨灭我那本无的状态;而当他人有法的时候,我就可以用法去破除他人之法。唯有当人我双方都不执着于法的时候,那自然之体才能圆满成就,这才是真正的大觉境界。

对于这修行之道来说,把知见当作那奇妙的法门,以寂静作为纯正的滋味,将慧思当作护身的甲盾,把慧断视为锋利的剑矛。凭借这些去攻破内心魔障的坚固堡垒,捣毁外界贼寇的坚实阵营,镇压安抚那些邪杂的念头,解开束缚自身的牢笼枷锁。深深明白这形体物质不能够长久留存,而那真正的灵性却可以历经万劫而永远存在。要知道那变化的都是无常的,而能够长存的关键就在于自身罢了。

这丹道的真谛,原本就不是可以用法来言说的,原本也不是可以凭借教义来传授的。正所谓“圆陀陀,赤洒洒,不立一丝毫”。但是在这其中却有着那脚踏实地的根基,如果只是随风倒舵,一味地迷茫飘荡,这在佛家中被称为“茫荡空”,仍然是陷入那陷空山无底洞般的困境局面。“可与立,未可与权。”这意味着必须能够站稳脚跟,然后才可以谈论权变。一开始就说“三藏固守元阳,脱离了无底妖洞,随行者投西前进”,这便是脚跟已经踏实,可以立足的时候。即便如此,却也还未达到完美的境界。

所以接下来忽然出现一位老母高声喊道:“和尚,不要走了!再往西去都是死路!”这其实是大士以慈悲之心渡化世人,当头一棒似的,拦住了前行的道路,表明这并非是和光混俗、随方逐圆那般简单,有些地方一步都不能通行。你看那灭法国就在眼前,说出了那万僧愿,要杀够无名的和尚,只等有名的凑够一万,这分明是在指明万法皆空的影子。三藏便思考着找条方便的路绕过去,老母笑着说:“转不过去!转不过去!”这一笑之中,值得欣喜的是没有直接莽撞前行,可笑的是那辗转之中出现了差错。这就需要从那正中的道路前行,自然就会有方便的法门可以让其经历过去;千万不要走入那旁门左道,错了前行的方向。所以又急忙连连出声拦住。因为权变并非是违反常规而行事,而是在那正经的道路上权衡轻重,委婉地保持一心而不直接莽撞,一定要到取得真经之后才能停止。自汉代以来,没有人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这其中的含义,未免会舍弃正中道路而走向那弯曲小径,这样又怎么能够符合道理呢?所以那些不能坚守正道的人,常常会走入邪路却还假借权变来掩饰其邪恶;而知道如何行权变的人,必定是从正路出发而将经文内化从而依从正道。这从正中道路行走的方便法门,才是真正的圣人、仙佛所行使的权变法门。一直以人们,都认为大士现身不过是在文字陷入困境之处进行过渡衔接,却没有认识到这些看似冷僻的闲言碎语,都蕴含着奇妙的意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道,是无为而又无不为的。以虚无作为本体,把因循当作其作用。没有固定的形势,也没有不变的形态,所以能够探究万物的情理;不抢在事物之前,也不落在事物之后,所以能够成为万物的主宰。有法与无法,都是依据时势来成就事业;有度与无度,都是根据事物来相互配合。所以说:“圣人不朽,时变是守。”又说:“变动不居,与时推移。”这就是大士西来度化世人的真正宗旨。所以指示已经明确之后,便直接回到南海。行者随即隐去姓名躲避灾难,变化成灯蛾,朝着光亮之处前进,仔细地观察,根据时机相机行事;如果道路可以通行,就改换衣装,效仿微服过宋的方法。这正是和光混俗,不执着于自己本来的形象。

看遍旅店中的客人用品,小心谨慎地体验着世间的人情冷暖,看到房中婆子带着孩子缝补衣物的世俗之态;抓住时机偷偷获取,根据形势进行摆弄,调动那自然天机的真正意趣,展现出那活活泼泼的气象。“扮作俗人靠近城池,改换了官儿的称呼;是贩马的客人,有十弟兄;汉子牵着马进入旅店,妇人邀请客人上楼;点灯来询问宝物货物,夸张地说出马匹的数量,自己夸赞房间宽敞;商议房钱,谈论饭价;呼喊着宰杀牲畜,跺跺脚;庚申日斋戒,辛酉日开始;小娘儿,明天再来;在哪里睡觉,倚靠着柜台;女儿抱在怀中,走近前说道;没有买卖,马贩来了;要在黑暗中睡觉,有个大柜子;盖上盖子,早点儿来。”这些都是详尽地描绘出了人情世态,以此体现出行者不执着于自我形象,随方逐圆的妙处。正所谓“能运无碍心,普入于一切。见若不染也,知若不取识。是名真实见,亦名解脱知。佛观离生灭,诸法等如是”。哎!离开了世间之法就没有佛法,领悟到了无心的境界便是道心。从丹道视角对《西游记》第八十四回的评论

一、万法皆空与丹道境界

-万法皆空的体现:在本回中,灭法国的情节展现出一种“万法皆空”的意味。从丹道角度看,这暗示着修行者应摒弃对外在形式和法相的执着。就如同灭法国中对僧人数量的执着,这是一种表象的执着,而真正的修行应超越这些。正如丹道所追求的,要达到一种内心的空灵和对万物本质的洞察,不被世俗的法相所迷惑。

-与丹道修行的契合:丹道强调在修炼过程中,要认识到世间万物皆为虚幻,只有内心的真灵才是永恒。唐僧师徒在面对灭法国的困境时,需要超越这种外在的法执,从内心寻找解脱之道。这与丹道中通过修炼内心,破除杂念和执着,以达到圆觉妙体的境界相契合。

二、大士指引与修行正道

-大士的象征意义:文中老母(大士)的出现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她拦住唐僧师徒的去路,指明“进西去都是死路”,这在丹道视角下可理解为对修行者的一种警示。大士代表着更高层次的智慧和指引,她的出现是为了让修行者避免误入歧途。

-对修行路径的启示:大士所说的不能和光混俗、随方逐圆,一步行不通,强调了修行不能仅仅依赖于表面的顺应和妥协。在丹道中,这意味着不能盲目跟从世俗的观念和行为模式,而要坚守正道。同时,大士指出需要从中路而行,这暗示了修行的道路应是不偏不倚,不走极端,遵循一种中正平和的原则。

三、行者的权变与和光混俗

-权变的意义:孙悟空的隐名避难、变化灯蛾以及后续在旅店中的种种行为,体现了一种权变的智慧。在丹道修行中,权变并非是违背原则,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境和时机,灵活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态。孙悟空的这些行为展示了他在复杂的世俗环境中,能够不拘泥于固定的形象和方式,以达到目的。

-和光混俗的修行态度:孙悟空在旅店中展现出的随方逐圆、融入世俗的行为,反映了和光混俗的修行态度。从丹道角度看,这是一种在世俗生活中修行的方式,不执着于自我的形象和观念,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同时又保持内心的清醒和对修行目标的坚持。

四、人情世态与丹道体悟

-对人情世态的洞察:文中对旅店中各种人物和场景的细致描写,如“房中婆子带孩补纳俗态”等,展现了丰富的人情世态。从丹道视角来看,这是对世间万象的一种呈现,修行者需要在这些复杂的人情世态中,洞察到人性的本质和生命的无常。

-通过世态体悟丹道:通过体验这些世态,如孙悟空在其中的种种行为和感悟,修行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丹道的真谛。明白离了世法无佛法,只有在世俗生活中保持一颗无心的道心,才能真正领悟丹道的精髓,实现内心的超脱和成长。

喜欢悟空修真路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悟空修真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