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草根修真路 > 第97章 普济众生孙大圣施霖(第1页)

第97章 普济众生孙大圣施霖(第1页)

普济众生

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

在那广袤的天地之间,有一处凤仙郡。踏入凤仙郡,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荒芜景象。街道上尘土飞扬,那曾经繁华的集市如今冷冷清清,商铺的门窗紧闭着,偶有几扇门在风中嘎吱作响。房屋的墙壁被烈日炙烤得发白,有些甚至已经出现了裂痕。田野里,庄稼仿佛被抽干了生机,成片成片地倒伏着,土地如龟壳般裂出无数道深深的缝隙,仿佛是大地无声的哀嚎。

凤仙郡的上官郡守,是一个身材中等、面容憔悴的中年人。他的双眉紧锁,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懊悔。那原本穿着的官服,此刻也显得有些破旧,衣角在风中微微飘动。他站在郡府的庭院之中,望着那毫无生机的天空,心中如被重石压着一般难受。

回想起那惹下大祸的一日,郡守懊悔不已。当时他与妻子起了争执,在怒火攻心之下,竟一时冲动地推倒了祭祀的供桌,那斋供就这样被狗给吃了。他清晰地记得那一瞬间天空似乎闪过一道异样的光芒,可当时他并未在意,直到这旱灾降临,他才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当孙悟空告知他是因为他的冒犯导致上天降罪、凤仙郡三年无雨时,上官郡守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泪如雨下。他悔恨地捶打着自己的胸膛,大声说道:“都怪我,都怪我一时糊涂啊!”从那之后,郡守开始了深刻的悔过。

他亲自带领着百姓们在郡中修建庙宇。他挽起袖子,和工匠们一起搬运石料,那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在庙宇中,他虔诚地跪在神像前,一遍又一遍地磕头,口中不停地忏悔着自己的罪过。对那些贫苦之人,他挨家挨户地送去粮食和衣物,每到一处,他都真诚地道歉,说是因为自己的过错让大家遭受了旱灾之苦。遇到邻里之间的纷争,他耐心地调解,苦口婆心地劝说大家要相互包容、和睦相处。

他亲自带领着百姓们在郡中修建庙宇。在那炎炎烈日的炙烤下,郡守的额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宛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顺着他那略显蜡黄且沟壑纵横的脸颊缓缓滚落。他毅然地挽起袖子,那曾经养尊处优的白皙手臂此时已被灰尘与泥土所覆盖,和工匠们一道艰难地搬运着沉重的石料。每迈出一步,他都气喘如牛,但双眸中却闪烁着决绝的光芒。而郡守的妻子在一旁,她面容苍白,双眼通红且微微浮肿,满是愧疚地望着忙碌的郡守。她的双手紧紧地绞在一起,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她的嘴唇颤抖着,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在庙宇中,上官郡守恭恭敬敬地跪在神像前,额头重重地磕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砰砰”声,不多时,额头便红肿得像个熟透的果子。他一遍又一遍地磕头,口中不停地忏悔着自己的罪过,嗓音沙哑而饱含悔恨:“上苍啊,我真的知道错了,我不该在冲动之下冒犯神灵,我愿用我余生的善行来弥补我的过错,恳请您原谅凤仙郡的百姓吧。”郡守的妻子也跟着跪了下来,她低着头,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断地滴落在地面上,她的肩膀一耸一耸的,抽泣着说道:“都怪我,当日与夫君争吵,这才酿下大祸,望神灵责罚我吧。”

对那些贫苦之人,他挨家挨户地送去粮食和衣物。每踏入一户人家,他都深深地弯下腰鞠躬,那腰弯得极低,仿佛要将自己满心的愧疚都倾洒出来。他满含歉意地说道,那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泪光盈盈,如同波光粼粼的湖面:“是我对不住大家,是我的过错让大家遭受了旱灾之苦。”郡守妻子跟在后面,她的眼神中带着深深的自责,她手里捧着衣物,小心翼翼地递给那些贫苦之人,脸上挤出一丝苦涩的笑容,那笑容中却藏着无尽的懊悔。

遇到邻里之间的纷争,他耐心地调解。他把争吵的双方拉到一起,苦口婆心地劝说着,时而双眉紧蹙,仿佛能拧出一股悔恨的绳;时而轻声叹息,似在为过去的自己懊恼。他用手比划着,宛如一位语重心长的长辈,说:“大家都在这凤仙郡生活,本就该相互包容、和睦相处,不能再因为一点小事就伤了和气,以前是我没有做好榜样。”郡守妻子在一旁静静站着,她的目光有些呆滞地望着地面,偶尔抬起头看看郡守,那目光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既有对郡守的心疼,也有对自己当日行为的追悔。

他还在郡城的广场上摆起了香案,每日早晚都在那里焚香祷告。清晨,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在他身上,他早早地就来到广场,点燃香烛,那袅袅青烟缓缓升起,他双手合十,双眼紧闭,双唇微微翕动,口中念念有词。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像是在向上天倾诉着自己内心的悔恨,那懊悔的神情仿佛刻在了他的脸上。郡守妻子也来到广场,她站在几步开外,眼神空洞地望着香案,头发有些凌乱地散在肩头,她的脸上毫无血色,就像一个失了魂的人,在心中默默祈祷着,希望上天能看到他们的悔过。到了晚上,月色如水般倾洒,他仍然在那香案前,久久不愿离去,那孤独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长很长,他的祷告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悠悠回荡,满含着深深的懊悔与殷切的期盼。郡守妻子一直陪在旁边,她裹紧了自己的衣衫,在夜风中瑟瑟发抖,那无尽的悔意如潮水般将她淹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悟空在一旁看着郡守的一举一动,看到他那真心悔过的样子,心中也颇为感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凤仙郡的善气渐渐升起。孙悟空再次上天庭,向玉帝禀报。玉帝见那凤仙郡郡守确有悔改之意,且凤仙郡的善念已聚,便命众神降雨。

一时间,天空中乌云滚滚而来,狂风呼啸着席卷大地。那乌云仿佛是被压抑许久后终于得到释放,迅速地聚拢、堆积。闪电如银蛇般在云层中穿梭,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雷声。雨滴开始淅淅沥沥地落下,渐渐变成了倾盆大雨。那雨滴如同跳跃的音符,欢快地在大地上奏响了生机之曲。百姓们在雨中欢呼雀跃,他们有的在雨中尽情地舞蹈,有的跪在地上感激涕零。郡守站在雨中,仰望着天空,那脸上的泪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他知道,凤仙郡又将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而他也会将这悔过之心一直保持下去。

凤仙郡与阴德

在修真的领域中,这一篇章明晰地阐释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对于修真者而言,首要之事乃是积累阴德。倘若阴德没有积累充足,即便有美好的名声,那也是徒有其表而无实际用处。即便在修行上即将取得成功,也可能会突然功亏一篑。因为没有足够的阴德,鬼神便不会默默地庇佑,所追求的事业终究只是空洞的文字罢了。所以,修真者需要急切地进行自我反省,内心生发大慈悲,持戒严谨,不断精进,广泛地施行阴德之事。

那么究竟什么是阴德呢?从自身出发,以敬畏之心对待他人所秉承的天地之道,此乃阴德;在他人不知晓的情况下给予便利,这是阴德;施予他人却不期望回报,这属于阴德;默默地积累善行而不被他人知晓,这也是阴德;不将他人逼迫至危险的境地,这同样是阴德;隐匿他人的丑恶之事,这还是阴德。经书中说:“他人以灾祸前来,我则以福泽相迎;他人以怨恨而来,我以德行回应。”这些都是阴德之事,它能够化解灾厄、消除罪孽,其作用广大无边。正如《悟真》中所讲“大乐修之有易知”,这里面的道理,既在于自身的修行,也有上天的因素。倘若没有积累善行、修养阴德,那么稍有举动便会有群魔制造孽障。其实我的命运并非完全由上天决定,造化的奇妙之处在于自身;然而又与天相关,那默默冥想的功效则在于上天。就如同行者道:“只要论及积累功德之事,老孙就送你一场大雨”,这便是此篇的主旨所在。

所谓“凤仙郡”,本应是一个能够跨凤登仙的美好郡县。然而如今却不能在暗中积累功德,反而只在表面上追求虚名。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爱护百姓,但实际上却在暗中伤害百姓。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郡守对此负有主要责任,如此触怒上天,上天的愤怒又怎能平息呢?郡侯上官氏“十分清正”,“爱民心重”,他祈求降雨以救济百姓,这本是一件大善之事。仅仅就这一点来看,他的善念是无穷无尽的,可为什么却不能感动上天呢?这是因为他所做的是阳德,而非阴德。大概是因为他过于清正,就显得过于明察,偏向于义,就如同阳刚之气过于刚烈,所以被称为“不仁”。《洪范传》中说:“如果过于明察就会导致旱灾。”明察属于阳刚,如果没有阴柔之道来调节辅助,润泽万物的雨水就不能降下,人事在下面出现失误,天道在上面就会有所回应,旱灾便是一种征兆。所以作为上位者,关键在于心存仁爱、广施救济、多多施行阴德之事,而不应崇尚过于苛察的明察。古代的先贤曾说:“过于明察而不宽容,还不如不明察。”尧帝的多次宽恕,大禹在路途中的下车询问,商汤解开捕猎之网,这些都是既明察又宽容的典范。臣子享受朝廷的俸禄,奉命守护一方土地,关心国家、爱护百姓,这本是职责所在,这又算是什么特别的功德呢?彰显德行之事,他人或许不知,但上天却能知晓。至于说“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上官氏将斋天的素供推倒喂狗,还口出秽言,冒犯了上天”,这是一种阴恶之事,同样是人所不知而只有上天知晓。

百姓是上天所生,上天没有不爱自己所生的子民的。君子能够体悟上天爱护子民之心来关爱百姓,就必然会受到上天的阴德回报,这是确定不变的道理。关爱百姓必须从敬重上天开始,所以说“敬天勤民”。如今上官氏不能敬重上天反而亵渎上天,罪过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百姓以食物为天,斋供是百姓仰赖生存的根本,也是上天养育百姓的基础。将斋供推倒喂狗,这是欺瞒上天、残害百姓,其不仁之举,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所以即便有万般的阳善之事,也无法抵消这一件阴恶之事。这便是圣人在细微之处也谨慎小心,君子在独处时也严格要求自己的原因。

所谓阴,是只有自己知晓的地方;德,是内心有所得。这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即使在无人看见的屋漏之处也如同在康庄大道上一样保持正直,在睡梦中也如同在白昼一般清醒;人的精神呼吸,默默地与上天相通,感应的迅速,比击鼓传声还要快。虽然获罪于天的是郡守,但为什么灾祸却降临到众多百姓身上呢?郡守如同风,百姓如同草,郡守不仁,百姓便不义。上行下效,同类的气息相互感应。上官郡守日夜的愧疚,酿成了百姓内心的隐忧;郡守一念之间的敬重或放肆,就会演变成百姓的福祸。郡守的行为影响着百姓对他的爱戴,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所以地方上出现不寻常的灾变,必定是因为在位者的失德,凤仙郡郡守冒犯上天导致旱灾也是理所当然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上天之心最为仁爱,常常延缓对恶的惩罚,以此来包容人们反省悔过;急切地渴望人们的善举,以此来引导人们不断进取。而且在阴阳方面有着各自适宜的缓急之分,比如阴德之事往往会延缓回报,等待其积累到一定程度再给予大的福报;而阴恶之事则必定会迅速得到报应,以此来彰显因果的应验从而让人相信惩罚的必然。大概是因为阳善之事是人所共知的,而阴德阴恶之事只有上天独自知晓。虽然有缓急的不同,但绝对没有丝毫的差错。上天的意志极为明晰,并且与之相匹配,这并非是上天的随意安排,而是人自己招致的结果。所以当郡守推倒素供的时候,米、面堆积而成的山已经高达一二十丈,其罪过如同山岳一般无法计数;当他将素供喂狗的时候,那些鸡已经呈现出紧嘴慢嘴、长舌短舌的形态,其行为如同禽兽一般,积累的罪过难以消除;当他冒犯上天的时候,那金锁变得坚牢无比,仅仅只有一盏明灯在燃烧,而金锁的融解却遥遥无期。

即便如此,一件恶行固然足以败坏百般善行,但一件善行也足以挽回百般恶行。四天师对着大圣笑着说:“这件事唯有做善事可以化解。如果能够一念之间将恶转化为善,惊动上天,那么那米、面山会立刻倒塌,锁梃也会马上断开,你去劝他归善,福泽自然就会到来。”由此可见,作恶在于自己,迁善也在于自己,只要自己能够悔悟并走向善道,就能够化恶为善、转祸为福。龙王也不能徇私情,大圣也无能为力,即便是上天也不能强迫他人,只是显示出三件物象作为警戒罢了。如果能够诚心地自我反省,广泛地施行阴德,那么炽热的火焰将会化为甘甜的雨露,高耸的星岭将会崩塌融入浮云之中;鸡会平息那数罪的喙,狗会截断那抵罪的舌头;那燃烧的火焰会熄灭,那锁住的绳索也会消散。眨眼之间就会降下甘霖,点滴都不会差错,这是多么令人畅快的事情啊!神灵也会拨开云雾,各自显现出真身。能够感通天地、惊动鬼神,难道不正是因为那一颗改过的善心所导致的吗?所以将此地命名为“甘霖普济寺”。对于修真炼丹之人,如果不知道自我反省并施行阴德,那就如同用沙子做饭、用竹子去接月光,必定是无济于事的!又哪里谈得上什么“普济”呢?

然而衔接之处还有更为深奥的旨意。前面的篇章提到诸法皆空相,明心见性,内外一体,微妙圆通,凡是从天竺雷音而来的,都是希望佛在那里。

从丹道视角来看,“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蕴含着以下一些道理和象征:

-阴阳平衡与和谐:在丹道理论中,强调阴阳的平衡与和谐是非常重要的。凤仙郡久旱无雨,象征着某种失衡的状态,可能代表着阴阳失调。而孙悟空劝善施霖,最终使得凤仙郡迎来降雨,恢复生机,这可以看作是通过善的力量(阳)去调节和平衡原本干旱的局面(阴),以达到阴阳和谐的状态,类似于丹道中追求的身心和谐、能量平衡。

-心性的修炼与转变:丹道注重心性的修炼。凤仙郡郡侯因一时冲动冒犯神灵,导致凤仙郡遭受旱灾惩罚,这可以理解为其心性上的缺陷或错误行为引发了不良后果。而孙悟空劝其悔过、行善,郡侯带领百姓诚心向善,这一过程象征着心性的转变和修炼。如同在丹道中,通过对自身心性的觉察、修正和提升,来达到更高的境界。

-因果报应与德行积累:此回中体现了明显的因果报应观念,郡侯的不当行为招致灾祸,而他们通过行善积德才得以解除灾难,获得降雨。在丹道思想里,也强调德行的积累和因果的关联。只有通过积累善德,修正自身行为,才能获得好的结果和境界的提升,就像凤仙郡通过积累善念和善行,最终迎来甘霖,这暗示着在修炼过程中,要注重品德的培养和因果的遵循。

-神灵的启示与引导:孙悟空上天庭了解到凤仙郡干旱的原因以及玉帝所设的条件,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神灵的启示和对众人的引导。在丹道中,也常常强调对高维智慧或神灵启示的尊重和遵循,通过接受这种启示来指引自己的修炼方向和行为准则,以实现身心的升华和超越。

总的来说,从丹道视角解读这一回,可以将其中的情节和事件与丹道的理念和修行方法相联系,从中领悟到关于平衡、心性、因果等方面的道理。

喜欢悟空修真路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悟空修真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