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安史之乱大唐盛衰记在线阅读 > 第66章 三辽城(第1页)

第66章 三辽城(第1页)

五万禁军经过战斗减员只剩下三万五千人,另有五千禁军护送伤员和骨灰已经返回,还有两万禁军押送二十五万俘虏前往辽东郡和辽西郡。

目前殷无咎身边只剩下一万禁军。

他选择在辽泽以北筑造三座城池,以“一”字形进行展开,每座城池相距一百里,借此消化掉契丹地盘,避免让其他游牧胡人或者渔猎部族抢去。

幸好殷无咎通过以战养战抢夺到大量物资,不然的话,仅靠辽州地区运输粮草只怕都要饿死,毕竟现在辽河还没解冻。

辽州大部分粮草都是来自青州地区。

青州各郡通过海运把粮草物资运往辽州,配合幽州地区一起海运提供后勤补给,这些粮草军械全部聚集在阳乐县。

阳乐县作为辽西郡的治所,地理位置依托白狼水(现今大凌河)作为天然防线,这是辽州夏军的后勤基地,这里停靠着幽、冀、青三州运粮船,源源不断为辽州大军提供粮草物资。

冷兵器时代行军打仗必须依靠水路或者海路运粮,陆运成本太过离谱,差不多相当于水运成本的二十倍左右,而且随着距离越远成本还会越大。

例如阳乐县驻军一万人马,一年下来人吃马嚼大约需要消耗十二万石粮草。

按照从榆关守捉城(现今山海关)到阳乐县大约五百里地,每天粮车行走五十里地,那就至少需要十天左右,来回一趟则是二十天时间。

夏军一个辎重营下辖六百名士兵,拥有八十辆粮车,每辆粮车能够运载十二石粮草,折合下来每个辎重营可以携带九百六十石粮草,这差不多就是一万人马三日之粮。

这就代表着一万人马需要七个辎重营,运粮士兵四千两百人和五百六十辆粮车才能完全满足后勤需求,这就是采取路运的弊端,成本之大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因此没人愿意通过陆路运输粮草物资,顶多就是短距离中转下而已。

反观水运和海运的成本优势非常巨大。

一年只需要通过海运六十船次,每个船次携带两千石粮草,而且只需要上百名船员即可,到岸之后再找人前来卸货。

一直以来,很多人好奇中原地区行军打仗动辄数十万人,还以为这是在胡说八道,殊不知人家那是通过水网密布的水路运粮,故而才能动员这么多士兵。

在铁路运输还没出现的冷兵器时代,水运和陆运两者成本显而易见。

殷无咎就是考虑到后勤成本压力太大,他才在凉州地区采取战略防御,暂时不要去惦记西域地区。

面对这种后勤压力,敌我双方就是谁进攻谁吃亏。

行军打仗必须考虑到后勤成本,不然朝廷国库再有钱也会折腾完。

因此殷无咎行军打仗从不脱离水路运粮,否则他就只能以战养战就敌于粮。

但是这样终究也不是办法,毕竟敌人粮食也会吃光。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为今之计只能在辽州地区大举屯田,这样才能减轻夏军将士的后勤压力。

这次殷无咎为辽州夏军抓来二十五万俘虏,希望郭子仪他能好好利用这些免费劳动力。

天宝年间,辽西地区的柳城郡编有九百九十七户,三千七百八十九人,大唐帝国在这里几乎没剩下多少汉人。

去年辽州地区经过登记造册,包括奴婢和军队在内编有五万六千户,二十二万五千人,良田四百五十三万亩。

如今加上二十五万俘虏奴隶,辽州各郡拥有四十七万五千人,其中大约六成人口都是外族胡人,汉家儿郎仅有十九万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