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差异值得深思。生命应该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人种和国籍的不同而歧视,或漠视。
——《纽约时报》
这部影片与《美丽人生》类似,通过故事的叙述,来反应出历史上发生的某一个特定事件。
结果无疑是成功的。
影片完整的情节故事和合理的人物逻辑使影片在战争场面之外,保有持续的戏剧张力和情感认同。
而且人物刻画极为到位。
据悉,这部影片将于11月中旬全球同步上映,但若也在日本上映的话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
这是因为影片内容的敏感性。
截至目前,日本政坛和民间很大一部分人都不承认有南京大屠杀存在,他们并不认为自己错了。
哪怕事实已经摆在面前。
这是一种非常荒诞可怕的想法,就好比如果德国人不承认犹太人大屠杀会让整个欧洲感到不安一样。
——《独立报》
在第1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金陵十三钗》被作为开幕式影片,首次进入观众的视线。
顿时引起了巨大反响。
港台媒体踊跃报道不说,就连欧美媒体也都不甘落后,纷纷对影片进行了各种点评和解读。
继小说《金陵十三钗》上市,
刻印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中的南京大屠杀再次成为一个焦点。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几乎没有差评。
并非真的没有任何缺点。
而是影片的性质决定了影片人和媒体在评价它时角度与一般的商业片不同,更倾向于其内在含义的表达。
就像当初的《美丽人生》。
这届电影节再次创下历史之最,开幕式共有27家媒体直播,比之欧洲三大电影节也不遑多让。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相比以艺术片为主流的欧洲三大电影节,商业和艺术并重的香港国际电影节无疑更有观众基础。
这是非常关键的。
任何一部影片,哪怕它被专业电影人批得再一无是处,但只要它能够得到多数观众的欢迎,
那它就是经典。
电影本来就是为娱乐大众而生的,一部电影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就是观众,而非所谓的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的评价终归只是意见而已。
这届电影节的开幕式也是历届最星光熠熠的,不仅有大批欧美、日韩的著名影响踏上红毯。
卫雄的16房妻妾也系数登场。
包括莎玛公主和戴安娜,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让现场和全世界守候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过了次眼瘾。
在众女的光芒照耀下,
其他明星仿佛都成了陪衬。而这也是戴安娜成为卫雄的第16房姨太太之后,首次参加这类活动。
自然格外受关注。
查尔斯王子坐在沙发上,面色阴沉的看着电视,此时电视上的画面正是戴安娜漫步在红毯上。
那样的微笑,那样的光彩……
他发现戴安娜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而且他了解戴安娜,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绝不是装出来的。
也就是说戴安娜现在过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