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历代王朝的顺序 > 第97章楚国国君的离经叛道(第1页)

第97章楚国国君的离经叛道(第1页)

苏秦被五马分尸,合纵的大梁倒了,诸国如一盘散沙。张仪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再次游说楚怀王。

秦国拥有天下一半的土地,山河险要,易守难攻,军事实力最强。张仪告诉楚怀王,楚国不依附强如虎狼的秦国却与弱小的诸侯国合纵,十分不明智。张仪的意思是,尽管秦、楚实力不相上下,但如果楚国不依附秦国,秦国出军,立刻就能占领宜阳。

楚国参与合纵时,苏秦曾保证如果楚国被侵犯,韩、魏等国一定会救援。张仪说秦国能够占领宜阳,意在表明一旦秦国掌握宜阳的控制权,韩国将会被切为两段,自身都难保,更不会有时间和能力救助楚国。如果韩国失陷,没有屏障的魏国就必然向秦国臣服。倘若韩、魏都归顺秦国,秦国正好可以利用韩、魏的军队攻打楚国。单单秦国就很难对付,如果再加上韩、魏军队,楚国必然被攻陷。听张仪如此分析,楚怀王满心忧虑。

此次游说,张仪希望击破合纵,更渴望实现连横。张仪认为,合纵国妄图联合弱小的国家和分散的力量来抵抗强大的国家,根本行不通。如果小国发动战争,国内必然疲于应付,弄得物资紧缺、民怨沸腾,最终会引发内乱。只有大国、强国才有能力发动战争。倘若楚国不依附秦国,秦国军船从汶山起程,顺江而下,不到十天就能到达扞关。倘若扞关有失,黔中和巫郡就不再是楚国的领土。此时,秦国乘胜追其,出军武关,楚国的南北就被拦腰斩断,彼此不能再救援。

张仪预计,秦国占领楚国只要三个月。即使诸侯国发兵救援,至少也需要半年,时间根本来不及。

分析完现实后,张仪回溯历史。他认为,楚国与吴国打了五次仗,三胜两败,军队实力被削弱,已没有能力再参与战争。如果楚怀王不顾军队疲乏和民不堪命的国内形势,贸然抵抗秦国,必然像其他小国一样被起义推翻。从参与战争的次数来看,秦国的次数最多。只要是战争都劳民伤财,招致最底层百姓的诟病。秦国能够多次顺利地发动战争,除了战争胜利后获得利益补助外,法令严明是一个重要的取胜因素。

自合纵联盟建立以来,秦国有15年不敢窥视函谷关以东的地方,张仪不能抹杀这个铁的事实。但是,张仪告诉楚怀王,秦国多年没有出军函谷关,是因为秦军忙于实施一个大策划——一举吞并天下。

当着楚怀王的面,张仪公然叫嚣,说秦国要吞并天下,意思是连楚国也要吞并,可见他根本没将楚怀王放在眼里。他敢轻视楚怀王,并非楚国弱小,而是楚怀王头脑简单。

尽管苏秦已死,但他仍是合纵国的象征。如果破坏苏秦的形象,合纵国就没有依托,自会瓦解。抓住苏秦欲图分裂齐国一事,张仪大做文章,说苏秦表面上为诸国谋利,实际上却破坏合纵国的国家安全。

被五马分尸后,苏秦为燕国报复齐国,力图分裂齐国的阴谋败露,天下皆知。张仪如此提醒之后,楚怀王开始细想合纵策略,发现合纵家的话与张仪说的恰好相反。

威逼的话说完了,接着就是利诱。张

仪许诺,如果楚怀王听从他的建议,秦国会派太子到楚国作人质,还会将秦国公主嫁给楚怀王,并且进献一万户的都邑作为楚怀王的汤沐浴。

天下之人,数张仪最言而无信,楚怀王被利益熏昏了头脑,竟然忘了600里土地之耻。楚怀王曾经信誓旦旦地说只要秦国将张仪交给楚国,他就回送黔中给秦国。那时的楚怀王只为报仇心快,没有考虑其他。然而,他竟然迷迷糊糊地听信宠妾郑袖的话,糊里糊涂地放了张仪。

如果楚怀王不听从张仪的建议参与连横,他就要拱手送出黔中,结果张仪没杀成,还要白白送出土地。

关于楚怀王轻易放过张仪一事,后世有很多人写诗评述,唐人徐夤写了一首七绝,名叫《楚国史》,讽刺楚怀王无能。

六国商於恨最多,良弓休绾剑休磨。

君王不剪如簧舌,再得张仪欲奈何。

拨弄着小算盘,楚怀王心想,如果依附秦国,就不用送黔中给秦国。如此一来,既可以保住国土还找到了靠山,真是天大的喜事。

楚怀王认为这是喜事,另一人却视它为莫大的祸患,那个人就是屈原。

屈原忧思而作《离骚》

张仪说能够称霸天下的不是秦国就是楚国,苏秦也说过同样的话。楚国不仅地大物博,发展潜力甚大,还是一个根基深厚的国家。

周王室衰微后,楚国利用地理位置优势飞速发展。随着国力的强大,楚国国君变得逐渐骄横。楚国首领熊渠以楚国是蛮夷之国为借口,不用周王朝的号命,而自封他的儿子为王。

进入春秋时代,楚国首领熊通视周王朝为无物,自称武王,即楚武王。楚武王自封为王之时,其他诸侯仍旧援用“公”自称,不敢冒犯周朝。

周王朝衰微是大势所趋,孔子偏偏逆流而上,勇于担当卫道士。春秋末年,孔子编撰《春秋》,极度愤恨楚国的离经叛道,将楚王都贬称为“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