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抗清名将 > 第279章 俺答公弑父杀弟吧(第2页)

第279章 俺答公弑父杀弟吧(第2页)

“此时形势利于我军,当渡江直捣黄龙痛饮矣,绝不能阻兵不进,坐失机宜愚以为十一月渡江最好,万不能拖至明年开春,否则清廷必四方动兵云集”

信中宗旨就是希望吴三桂既已称帝便当一不做二不休,速速恢复汉家天下。

如此,吴便为当世圣人。

信就是在胡国柱的将军府写的,但最后一句让胡国柱看着眉头微皱,担心刘先生这般说法,岳父那边怕会刺耳的很。

那一句是:“想儿子讲和,岂非妇人女子见识?”

这显然是刘玄初担心吴三桂哪怕称帝也会因为担心世子安危而举棋不定。

为谋士者,如果不清楚恩主性格心思,这谋士便做不了。

“气节名利,得失富贵,不过成王败寇,今既不能立义皇帝,则要做实皇帝,为天下计,为皇帝计,莫说担心儿孙安危,便是大义灭亲也来不得半点含糊。”

提醒归提醒,对于渡江北伐刘玄初还是比较乐观的。

吴三桂旨意要云贵调用苗壮土司兵北上武昌。

这显然是在为北伐集中兵马。

经刘玄初一番开导,胡国柱不再纠结岳父自立一事,当下除了调派土司兵北上外,又按岳父吩咐到王府请被册封为皇后的张氏等人前往武昌。

哪曾想张氏听说丈夫称帝,死活不愿离开昆明,说她宁愿以平西王福晋身份死在昆明,也绝不以什么大周皇后身份被朝廷解到京师游街。

皇后不肯去武昌,皇贵妃,妃嫔们自是无法出行。

不敢用强的胡国柱只得将情况如实奏报武昌,却是隐去了张皇后那番极度晦气的话。

云贵土司们得知吴三桂称帝,且要他们的士兵北上武昌,大多欣然出兵。

原因除了土司们本就不服满清外,便是吴军起兵取得的战绩太过惊人,使得土司们皆以为清廷必败无疑。

湖南各地留守的吴军在兵部尚书韩大任的调度下,也分别抽出精兵前往武昌参与北伐。

一时之间,武昌精兵云集,江上水师游弋,战船密布。

同吴三桂称帝后吴军阵营欣欣向荣不同的是,福建耿家颇有点流年不利。

不知道是不是吴三桂称帝把耿家的“运势”给吸走。

先是总兵阎标在金华被清杭州驻防副都统玛哈达击败,损失多达七千余众。这点兵力损失与已经扩充至十万人马的耿军相比肯定谈不上伤筋动骨,坏就坏在金华之地位于浙江中枢之地,如果任由金华被清军占领,那不管是围攻杭州的耿精忠主力,还是攻打江西的耿军都会面临被金华清军袭击粮道的危胁。

江西那边战局最近也有点不顺,奉耿精忠之命攻打江西建昌、广信等地的李连、李太兄弟被清南赣总兵刘进宝偷袭,导致原先占领的石城等地又被清军夺去。

虽然吴军已经攻入江西,整体战局仍是有利于吴、耿联军,但这个利于耿精忠眼里更利吴三桂,而不是利他。

想要吴三桂承认他对江浙地区的统治,耿军自身就得表现出足够的强势。

否则便如当年蒙古和南宋联合灭金一样,一旦被吴军看出耿军空有其表,那下一步吴三桂不可能不打江浙主意。

吴越财货、山陕兵勇,向来都是成王基业。

为了打破耿军不利局面,耿精忠一咬牙从围攻杭州的兵马中抽出两万人交由大将李大元指挥,配合金华附近的都督周列、总兵桑明消灭清副都统玛哈达、总兵李荣率领的清军。

西北方面,平寇将军卓布泰在秦州清吴双方打成胶着战后,立即同西安将军富喀禅、陕西总督白如梅、陕西巡抚贾汉复等人召开军议。

会中卓布泰一刀见血指出欲平陕甘诸寇,必先取秦州。

因为秦州北接平凉、南接汉中,东达关山,西通巩昌,是甘肃吴军同汉中吴军的关节点,如果清军收复秦州不仅能切断甘肃叛军同吴军本部的联系,也可以将战事主动权重新夺回。

一直关注西北战事的鳌拜也派人告诉兄长必须收复秦州,否则任由叛军在秦州活动日久,恐平凉方面有变。

平凉方面自是指王辅臣。

吴三桂叛乱后,王辅臣第一时间上书朝廷愿带兵前往汉中平叛,后因汉中失守太快未能成行。

其后因甘肃提督张勇率部挡住了吴军大将王屏藩,西安方面考虑到王辅臣过去同吴三桂的关系,对于王辅臣的主动平叛保持戒心,因此一直没同意王辅臣的请战。

一件事的发生让西安方面对王辅臣的疑心愈发重了起来。

甘肃提督张勇将吴三桂派来的劝降使者捆绑送往燕京,王辅臣那边什么也没有。

这不合常理!

同吴三桂关系一般的张勇都能被吴三桂拉拢,王辅臣这边怎么可能没有动静?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王辅臣对朝廷有所隐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