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这样做岂不是也会。。。。。。”
“所以他要先下手为强,而且六年一次的京察是他最好的机会了,他很难再等到下一个六年。”
“公子,这件事我有些不明白。”
“父亲说过朝堂争斗凶险万分,一旦开始便再没有回头路。那崔行显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何况在崔旁双方已经拼了个两败俱伤的局面下,他就更不能向张慎来示弱,否则依附他的人很有可能就弃了他这棵大树,转而投向别人的荫庇。”
“所以,哪怕知道自己的行为很可能徒劳无功,他依然要这样做,因为他要把该摆的态度摆来。”井宾也有所了悟。
“就是这样,不过崔行对张慎来的进攻已经没有多大的威力了。”
“那这次京察和朝堂之战最大的胜利者似乎是张慎来?”井宾感慨这真的是一只老狐狸,朝堂风波这么多年,各方势力经历了层层洗牌,但是张慎来依然能屹立不倒。
“这个人在官场生存的本事确实不小,尤其在明哲保身方面,所有人都应该和他好好学学。”杜晚枫这话听起来像是在赞赏,嘴角却带着些讽刺。
“公子并不欣赏张慎来此人?”过去井宾隐隐感觉到了这一点,但他那个时候以为公子之所以会对张家有看法,是因为张家老大张明堂抛弃了五姑娘,可现在他突然觉得杜晚枫讨厌杜家也许不只是因为这件事情。
可这些年来,公子的喜恶已经越发不好看透和猜测了。有时候哪怕是他最信任的井宾,他都不知道杜晚枫心里真正所思所想的是什么。
不过善谋者确实需要点高深莫测,轻易被人看透那可是很危险的事情。井宾也不在意自己是否能完全看透公子心中所想,他只要全力配合并做好他交代的任务就行了。
“为官只会弄权者,却不想着造福一方和百姓的人我都不喜欢。”
“那张慎来。。。。。。”
“他也只是个稍微保存了一点点良心和底线的弄权者罢了。”
这就是公子对张慎来此人的评价吗?不得不说,从井宾过往对张慎来的了解来看,这个评价确实精准。
“公子让我将那些证据秘密送到了印荣的面前,是在有意帮助即将落败的庞敖,还是仅仅为了平衡各方势力?”
没错,印荣最后呈给承安帝的那些证据,是杜晚枫早就让井宾收集好的,为的就是在这个时候丢出来。
“我无意相救庞敖,他留在朝堂对我上位也没什么好处。但他要是就这么没了,苦心孤诣隐藏这么多年到最后却不能给崔行送上有力一击,不觉得很可惜吗?”
杜晚枫勾勾唇角,崔行在朝堂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现在仅靠他是很难扳倒他的。想要让这些老家伙们付出代价,自然是让他们先窝里斗。
“不过言官制度是一项还不错的制度,朝堂中要是少了那些敢说敢骂的言官,还真是缺了不少味道和颜色。我如今也是礼科给事中,我不会坐视言官制度被崔行击溃。经过这次争斗,亲近旁敖的一批言官被崔行弹劾了不少,也算是给言官阵营整顿了一下。虽然这其中有不少忠正之人受到了牵连,但这也是无可避免的。这些年崔行一直在排除异己,只是趁这个机会将他们踢出去了。”
杜晚枫说罢又一顿,然后道:“我们之前所说的那个魏阶,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做点什么。”
“魏阶?”
“这是一个很好的上位机会,也让他离权力的中心又更近了一步。但要看他如何选择,又敢不敢去冒那个险。”
“那公子认为他会如何选择?”
“按照他过往的性格,在局势未明朗之前会继续韬光养晦。然而有些宝刀如果不出鞘亮一亮,又如何能让人看到他的锋芒和存在?如果一直因为畏惧风险而迟迟不敢前进,哪怕是到手的机会也不敢抓住,那么他永远也得不到那个位置。我看好他,我相信他比庞敖能干得更好。”
旁敖的长袖善舞固然是一种本领,但这并不就等于政治智慧。
在政治领域,崔行和张慎来比庞敖都要老道得多。
崔行看似到处在树敌,但是为官强势,又不吝啬于给依附他的人好处。在出事的时候,虽然也会拿底下人去顶罪,但能保的时候还是尽力保全的。再加上他又是吏部尚书,手握有人事任免大权,掌握着不少官员升迁贬斥,他的身旁自然聚集着一批为他效劳的人。
第一百二十一章最大的赢家!
张慎来那就更不必说,真正的老狐狸一只,政治智慧深不可测。
庞敖虽然蛰伏多年,但输给这两个人也不冤枉。
至于魏阶,杜晚枫还是很看好的。但毕竟还没有坐到那个位置上,也没有真正和那些老狐狸交过手,具体水平还不可知。
而魏阶也确实如杜晚枫所期待的那样,在这关键时刻亮出了他的剑。
他给年轻的小皇帝上书,要求整饬边防。这些年大闽王朝连番战事不利,有的时候在兵力多出两倍三倍的情况下,依然遭受溃败。以至于各国都有一种说法,说大闽朝百万兵马居然都不能战,也不敢战。
而如今周边各国不断滋扰我朝边境,边防整治已经迫在眉睫。需要选用一批骁勇善战的将才赴边御敌,也要督促各地方加强守备,与将校通力合作。
不止如此,他还建议扩充兵部官员体系,选拔对军务军情有所了解的官员,加强对边防的巡阅和监督。
魏阶这次上书获得了承安帝的大力称赞。在其他阁臣吵吵嚷嚷,争权夺利的当口,魏阶能够以社稷为优先,埋头做事。他并没有将忠心时时挂在嘴上,但所做所谋都是为了大闽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