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成语小故事十则 > 第78章 马革裹尸(第1页)

第78章 马革裹尸(第1页)

“马革裹尸”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源自东汉名将马援的故事,体现了为国捐躯、英勇无畏的精神。

“马革裹尸”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南朝·宋·范晔所着的《后汉书·马援传》。书中记载了马援的英勇事迹和他对于生死观的独特见解。

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是东汉时期的着名军事家。他年轻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气,为东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汉光武帝刘秀时,马援被封为伏波将军,世称“马伏波”。

故事详细叙述了发生在东汉建武年间的英勇事迹,讲述了马援将军如何多次亲自挂帅出征,勇敢地抵御外族的侵略,坚定地保卫着国家的边疆。他的一生仿佛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激烈的战斗和辉煌的胜利,因此深受人们的敬仰与爱戴。然而,在这位伟大将军的心中,对于自己的生死却怀揣着一种与众不同、超脱凡俗的看法。

有一次,当英勇的马援将军从遥远而艰苦的西南方战场凯旋归来,带着胜利的荣耀,踏进了繁华喧嚣的京城洛阳时,他的亲朋好友们仿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深切的慰问。他们簇拥着马援,言辞中充满了对这位英雄的敬仰和赞美。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名叫孟翼的谋士特别引人注目。他平时以足智多谋、善于策划而着称于世,是京城中颇有名望的人物。见到马援归来,孟翼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向马援表达了几句恭维之词,称赞他的英勇和智慧。

然而,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赞誉,马援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相反,他紧锁眉头,显得异常严肃。他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孟翼,语气坚定地说:“我真心希望先生能够给我一些指教。为什么先生也要随波逐流,只是一味地对我说些夸奖的话呢?我需要的不是赞美,而是真诚的建议和帮助。”

孟翼听后,顿时感到十分窘迫。他万万没有想到,马援竟然会如此直接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一时之间,他竟不知如何回应,只能尴尬地站在那里,手足无措。

马援见状,便继续慷慨陈词,语气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想当年,武帝时期的伏波将军路博德,他英勇善战,开拓了广袤的七个郡的土地,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得到的封地却仅仅有数百户,与他的功劳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而我的功劳比起路将军来,实在是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更是多达三千户。这样的赏赐远远超过了我的功劳,让我深感不安。我怎么能够长久地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个方面给我一些指教呢?”马援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个人荣誉和地位的淡泊。

马援的这番话让孟翼深感敬佩,同时也引出了马援对于生死观念的独特见解。马援激昂地说:“如今,匈奴和乌桓等外族还在北方不断地侵扰我们的边疆,我打算再次向朝廷请战,自告奋勇地担任先锋,做一个有志气的男儿。真正的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的荒野战场上,不需要用棺材来收敛尸骨,只需要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够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充分展现了马援将军的英勇无畏和深厚的爱国情怀。他毫不畏惧牺牲,甘愿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捐躯。这种崇高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周围的人,成为了他们心中的楷模。后来,马援多次请求出征,最终在六十二岁那年,他因病在军中去世,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壮志誓言。

“马革裹尸”这个成语原意是指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无棺盛殓。它形容为国作战,决心捐躯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马援的故事成为了这个成语的生动注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喜欢成语小故事畅想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成语小故事畅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