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踏入书房,还未等众人围拢过来,便迫不及待地宣布:“此次吐蕃国求大唐为宗主,朕已有了决断。”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继续说道:“但朕有条件,必须在商谈中提出——吐蕃须允许我大唐在其境内筑堡驻军,确保双方安宁。
此举也将明确我大唐与其宗主藩属之地位。”
“若吐蕃应允,我便答应他们的请求;若不然,便让他们打道回府!”
李世民提的要求,吐蕃使者全都一一答应。
长孙无忌等大臣还未开口,李世民便已稳稳地定下了讨论的基调。
杜如晦不禁挠了挠头,疑惑地问道:“陛下,您这策略,能否给咱们剖析剖析?”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促狭笑而不语。
他清了清嗓子,接着说:“松赞干布那小子,之所以巴结我们大唐,还不是因为吐蕃国内乱成一锅粥,部落和大臣们都不买他这个年轻赞普的账。”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戏谑,“这家伙,是想拿我们大唐当挡箭牌,稳固他的王位啊。”
群臣听后,纷纷露出“原来如此”的的表情,之前的种种疑惑仿佛被一阵风吹散。
长孙无忌忽然插话:“陛下,这分析的功力,莫非又是小范掌柜的杰作?”李世民只是微微颔首,给长孙无忌使了个眼色,仿佛在说:“不言而喻。”
长孙无忌心领神会,他在这些大臣中可是最早见识到那位年轻人非凡洞察力的。
小范掌柜这回又显神通,北方突厥的大雪、河东道的旱灾,两件大事都被他提前料中。
如今他又预测到吐蕃国内乱的征兆,众人虽感惊讶,却也不再怀疑。
长孙无忌只是默默点头,而魏征却是一脸困惑,忍不住发问:“陛下,吐蕃内乱在即,我们大唐何不拒绝他们宗主国的请求,让他们自个儿乱去,我大唐不就少了个大麻烦?”
李世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忍不住走到魏征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魏征,你的政治眼光与朕不谋而合啊!朕也有同样的想法。
看来,你我真是英雄所见略同!”魏征听罢,脸上表情精彩纷呈,心里暗自叫苦:这位陛下,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不过是稍微迟疑了一下,何必这么急着拉我下水呢?
这时,一旁的大臣们看着魏征的窘样,暗自庆幸自己反应慢了一步,否则如今被拎出来当靶子的,可就是自己了。
众大臣忍俊不禁,但见李世民一摆手,又恢复了正经模样,继续剖析:“若是我们直接驳了吐蕃的请求,嘿,那可就简单了,不过是少了潜在麻烦,将来他们一统天下,又成大患。
这来来回回,咱们大唐能得到啥好处?”
他顿了顿,眼神狡黠,“所以啊,咱们得来个逆向思维,不仅要答应他们,还得热乎点。
等咱们成了他们的宗主国,再派兵入驻,那情景——”
他故意拖长声音,像是在卖关子,一边比划着,一边笑道:“一旦吐蕃国内有点风吹草动,咱们就能名正言顺地派兵‘关心’一下。
这宗主国的名头,可是个好东西,有了它,咱们就能合理合法地驻军。
一旦有事,就以保护藩属国之名,内部一调整,吐蕃的朝政还不是咱们说了算?”
李世民接着说:“如此,吐蕃国的一举一动,可都得看咱们大唐的脸色。
虽没直接扩土,可这实力,却是实打实地增强了。”
“这些吐蕃的家伙,看上去挺机灵,其实傻得很。”李世民这话一出,满朝文武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就像夜里的猫头鹰发现了田鼠。
这些人哪个不是在政治的泥潭里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手,哪个不是从小就浸泡在四书五经里熏陶出来的精英。
李世民把话说到这份上,谁还能不明白——把吐蕃变成宗主国,那就是把一块肥肉挂在了大唐的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