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传信祖地告了西伯侯姬昌一状后,姜黎仍觉得不保险,遂又召集族人祭祖,把事情添油加醋一番,禀告给了天上的九黎诸祖们。
尤其是管叔鲜以周国的九黎后裔威胁他的话,更是被姜黎着重强调。
虽然天界高手管不了人间的事,但周国在天上也不是没有老祖的。你在人间让我不痛快,那我就让你天上的老祖不舒服。
再说了,西伯侯的祖宗,要是因他受到伤害,那在这个时代,就是天大的罪过了,少不得让西伯侯因此焦头烂额。
……
姜黎在告状,另一边,姬发也在告状,他把之前发生的事,详细禀告给了西伯侯。
西伯侯倒也没有因此责怪姬发,怎么说呢,管叔鲜的计划并没有错,他错的是低估了姜黎的实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今日,但凡姜黎不是管叔鲜的对手,那按照管叔鲜的计划,他就死定了。且事后,管叔鲜也不会因此付出多大的代价。
说不定还会留下一个智除姜黎的故事,完全是踩着姜黎的尸体成名。
可惜,管叔鲜错误的低估了姜黎的实力,以至于他计划失败,为姜黎所擒。
纵观今日之事,但凡管叔鲜身边多带一个高手,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就算杀不了姜黎,他也不至于被姜黎抓走。
说到底,还是经验不足罢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哪有以身行险的道理?
是故,儿子被擒,固然让西伯侯愤怒,但他却忍住了。让管叔鲜吃点亏,也是好的。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磨难,以及屈辱。在西伯侯看来,管叔鲜被姜黎所擒,就是他人生中的磨难。
倘若这次磨难,能够让管叔鲜成长,那无疑是值得的。
为此,西伯侯没打算立即去救管叔鲜。他要让管叔鲜吃点苦头,好牢牢记住此事,免得以后再犯。等管叔鲜苦头吃够了,再去救他也不迟。
是的,管叔鲜被抓,西伯侯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因为此事在他看来,只是一件小事,想要解决,其实很简单。
只需他亲自往黎国走一趟,就能悄无声息的救回管叔鲜。
姜黎说到底,也只是一中三境的修士而已,以他仙神级别的实力,自然能够悄无声息的从姜黎手中带走一个人。
真正让西伯侯重视的,是吴国的事,姜黎怎么知道的?知道太伯与虞仲让位之事的人很多,可知道两人建立吴国的事,却没有几个。
吴国毕竟地处蛮荒之地,不与中原诸侯接洽,那里的消息,根本传不过来。
得知姜黎知道此事后,西伯侯立即就做出了判断,周国有内鬼,且这个内鬼,必然是宗室之人,否则不会对周国宗室之事了解的那么清楚。
周国的继承制度是立嫡立长,因此打消了很多宗室子弟的野心,避免了因爵位传承而产生的混乱。
像大商的九世之乱,就是因为兄终弟及,父死子继,两种继承制并行闹出来的。周国的嫡长制,很好的规避了这一问题。
但这套制度,在西伯侯父亲那里出了问题。他的父亲是嫡三子,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且还没有死。
因弟弟贤明,所以两个哥哥主动让位给弟弟。听听,这多感人啊。
但贤要如何定义呢?同样是人,同样一个鼻子两个眼睛,我怎么就不贤了?我觉得我也很贤,因此周侯的爵位应该传给我。
至于我不是嫡长子,也不是周侯的子嗣,哪有什么,同样是宗室子弟,因为我是大贤,别人就该发扬风格,效仿太伯与虞仲,主动让位。
不主动,那就帮他主动!
继承制度,就是因为有人坏了规矩,才乱起来的。而姬昌的父亲,嫡三子上位,不管理由多么正当,他乱了继承制度却是事实。
立嫡立长,由他起变成了立贤。
也正是因此,本来没什么野心的周国宗室子弟,渐渐滋生出了野心。
立嫡立长,只有嫡长子有机会,可立贤,那宗室子弟就人人有机会,谁又会觉得自己不贤呢。
自季历起,周国宗室就不一样了,起码没有以前那么安分了。西伯侯早早的立伯邑考为世子,未尝没有安定人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