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女人啊女人原唱雨中百合 > 第1章 被扶起的人生阶梯上(第1页)

第1章 被扶起的人生阶梯上(第1页)

这是个在特殊年代中平凡人的故事。

“回顾一段历史,回顾一个曾被隆重命名、又被转眼间忽略了的人群,高调的宣扬当中可能暴露出尴尬和无奈,煽情的诅咒当中,也可能挫折了探求与改善的苦心,还有年轻人的奋斗与热情。其实,多是普通的人,又是各式各样的人,被历史涌动,也被历史冲刷,偏偏历史也有曲折与妄动,历史也有粗枝大叶,造就了酸甜苦辣。”一一王蒙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年代,虽然在某些方面受到些损失,但也孕育出了一些独特的现象。在文革后期,毛主席提出了一项重要指示:“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这一指示改变了当时的招生政策,将招生对象锁定在了那些拥有两至三年实践经验的工农兵、革命干部以及下乡、回乡知识青年的身上。

这种招生制度采用了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挑选出那些在实际工作中有出色表现的人才,进入到大学中深造。这样的举措不仅让更多的工农兵子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实践经验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有人认为,工农兵学员代表了一个时代,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和希望。他们来自各个领域,经历过艰苦的劳动和社会实践,对于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克服了重重困难,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智慧。

这些工农兵学员们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用自己的奋斗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所创造的业绩和成就,构成了那个时代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工农兵学生的出现,既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突破,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一次尝试。尽管这个时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忽视工农兵学员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

“当……当……当……”悠悠的钟声,在夕阳的余晖里,伴随着缕缕炊烟在港湾村的四处飘荡着。

这悠悠的钟声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回荡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里。而那缕缕炊烟,则像是村民们生活的气息,弥漫在整个村庄的上空。

一棵老槐树下,老老小小十多人,蹲着的,站着的围挤在一堆儿,各自端着自家做的饭菜,边吃边聊着。他们有的拿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饭,上面盖着一些自家腌制的咸菜等简单的菜肴;有的则捧着一大碗香喷喷的手擀的面条;有的是喝着玉米面糊糊,就着饼子。。。。不论什么样的饭菜,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大家围在一起,有说有笑,谈论着村里的大小事情。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耍,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大人们则交流着庄稼的收成、家庭琐事和村里的新鲜事。

在这个温馨的场景中,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邻里之间的和谐氛围。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这里却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友情。

“听说今天晚上开会要推荐上大学的人选。这可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次。”

脸上长着花白胡子,爱给人们讲故事的张大爷话音未落,身边的一个小青年接着说到:“文化革命了七八年,大中专院校一直停课闹革命,现在开始用推荐的方式招收工农兵学员了……”

“我看,咱村应该推荐杏儿。人家从小就学习第一,要不是赶上文革,早就应该是大学生了。”有一个中年人不紧不慢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去年恢复高考,她成绩优秀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受了‘白卷’先生张铁生的害,名落孙山了。”那个小青年似乎有些不平的说道。

“从古至今都是贵人多磨难么!”张大爷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又接着说,“就怕贫三句哪关难过呀,他家儿子走不了,别人甭想!咱们瞧着吧,这次他又要胡搅蛮缠了。“

人们时断时续,七嘴八舌议论着。。。。。。

何家杏独自坐在自家大门外的一块石头凳上,端着碗发呆,眼神空洞而无神。她根本没有心思吃饭,只是偶尔用筷子胡乱地拨拉几口玉米面糊糊。此刻,她的眼眶里湿润润的,泪水随时都可能滚落下来。

何家杏返乡劳动已经七年多了,从小喜爱读书的她,心中早早就有了个‘上大学,当作家’的美好的愿望。对于招工这种事情,她从来不会动心。但上学却始终是她心中无法磨灭的渴望,那是她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对她开残酷的玩笑,每当她燃起一丝希望时,总会被无情地浇灭。

她想起了前几次满怀期待去争取上学机会的经历,每一次都是满心欢喜地准备好一切,却又被现实狠狠地打击回来。那些失望和痛苦,让她的心仿佛被撕裂一般难受。她使劲擦了擦湿润的眼睛,不让泪水流出来,然后长长地叹了口气。这声叹息中包含了太多的无奈与哀伤,她不知道自己还要承受多少这样的折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突如其来的机遇让她既兴奋又紧张,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她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走进了一个人头攒动、座无虚席的会议室。

会议很快开始了,大队的刘书记对大伙说:“公社给了咱大队一个推荐上大学的指标。需要群众推荐,再上报公社考核批准,最后是学校审核,下发录取通知书。

具体条件是家庭成份好,政治可靠;要有初中以上学历,个人劳动表现要好;参加农村劳动最低不少于三年。”

接着他又补充说:“咱村推荐的人,一定要保质保量,咱大队的指标不能让别的队给抢了了去。村里出个大学生,那也是咱们的光荣不是。按照要求,咱村只有杏儿和李晓符合条件。咱们二选一。大家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先议议,看推荐谁比较合适?”

刘书记的话音未落,李晓的父亲,贫协主任马上站起身来说,“我补充三句。。。。。”会场上顿时响起一阵哄笑声。

贫协李主任,常常张嘴爱讲三句话:我们贫下中农,当家做了主人,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因此私下,大家都叫他贫三句。因他私心较重。申请入党群众意见总通不过。虽然家庭出身贫农,一直也只能当个贫协主任。刘书记用双手一按,示意大家安静,让李主任先发言。

“推荐上学这个政策好,是组织上对咱贫下中农的关怀和爱护,咱们推荐人,不仅家庭成份好,社会关系也要清白。。。。”贫三句特意提高声音,把社会关系几个字说得响响的。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明眼人都知道,他借口何家杏有比较“复杂”的社会关系,目的就是要让大家推荐他的儿子李晓去上学。

不等贫三句话音落下,社员中马上有人站起身,指着他说:“报纸上早讲了,现在,唯成分论但又不唯成分论,重在个人的实际表现。你还想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呀。。。。”

群众们顿时用高高低低的声音附和着。

“就是,动不动就用社会关系说事儿。。。。。”

“醉翁之意不在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