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
好日子一旦过久了,再过苦日子可就加倍难受了。
九月上旬,剧组一杀青,香港人一撤,两位师傅也收拾家什回了“大食堂”。
刘晓芩她们自然也从外景地回归了各自的单位。
这样没了每天的酒宴伺候的荣耀,又恢复到了过去一样,每日靠大食堂的粗茶淡饭过活,可就让刘晓芩有点心理失衡了。
因为食髓知味啊,上山容易下山难。白水萝卜和白斩鸡岂能是一回事?
另外也别忘了,在这个计划经济的时代,除了富起来的个体户外,国人当时的收入都很低。
即使是红透半边天的影视明星,也仅仅是外表风光。
实事求是的来讲,像刘晓芩她们真正的生活其实寒酸得很。
平日演出得挤公共汽车,演出补助仅有两元一场,甚至就连演出服,京城都得靠她们自己想办法。
所以每逢出差,她们往往要面临买不起衣服,住不起宾馆,吃不起饭的窘境。
为此,一向以来无数的应酬、活动邀请,刘晓芩统统都是抗拒态度。
但有的活动偏偏她还拒绝不了,比如说要参加京影代表团出访日本这样的政治任务。
结果就因为经济上的窘迫,整个代表团里,拿一件演戏用旧旗袍充当服装的她,成了聚光灯下最尴尬的一个人。
原来那件旗袍胸间被虫子蛀了一个洞,下摆还有另一个洞,旗袍开衩的地方也撕裂了。
最后刘晓芩全靠急智,想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才蒙混过关的。
把胸前的洞用一朵红花缀在上面挡住,开衩的地方打了个结,提上皮包就看不见了。
下摆的洞就只能视而不见了。
这件事结束之后,刘晓芩羞愤、沮丧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在香港上映,大获成功。
新的荣耀才将她从低落的心情里解救出来。
可惜她才高兴没几天,来京参加庆功会的陈烨又深深的刺激了她一把。
原来陈烨打算辞职去美国,去外面好寻找新的生活。
一开始刘晓芩还很不理解,想劝陈烨留下来,说你刚红,趁着成了大明星,有了名气应该多拍几部电影才是。
没想到陈烨却问她,“什么明星?名气又有什么用?我没有房子住,工资只有47元,你能为我解决吗?”
这让刘晓芩当时就没话了。
是啊,这样寒酸的明星又算得了什么明星呢?
一想到聚光灯后面全是破旧不堪和忍饥挨饿的寒酸,连她自己都想哭一鼻子了。
再看看人家个体户,这仨字儿说出去名声是不大好听,可人家腰里横啊。
人家能不重样地给她送包席,用钱来维护她的体面。
人家能为了在《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里安插几个镜头,就给李导演开出了十万八万的价钱。
虽然没拍成,可这样的手笔,就连香港人也不能小觑吧。
听说《夕照街》还是靠了人家的赞助,才没让演员受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