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重返1977大国重工卢嘉栋 > 第211章 碰头会(第2页)

第211章 碰头会(第2页)

在场的人人都知道,“大将”是“起重社”的一员。“起重社”可是当年城市物流运输力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水产公司如果增加海货供应,从城外拉进城里的大批量运输任务固然要由汽车队负责,可从城内库房分送各处水产商店的任务,却一向要交给各个城区以三轮车为主的“起重社”来负责。

因此,在洪衍武的安排下,“大将”便回到了“起重社”,去跟领导和同事们打探运输方面消息,甚至还跑到其他城区的“起重社”又验证了一下。

据反馈回来的消息来看,目前各处“起重社”承接水产公司的运输任务并没有明显的增长,而且针对海参这种货物,也没人感到有明显的增加。

那么好,继而根据得到的这个情况,洪衍武、陈力泉和“大将”,接下来就又做了进一步调查。

他们分头跑到城中几处水产公司的库房,跟看门大爷和库房管理员抽烟喝酒地套交情。

他们把从这些人口中的得到消息汇总来看,不但水产公司的海参存货没有大幅增加,反倒还因几天的降价销售迅速减少。

特别是有一个上岁数的老库管还凭经验估算过,说要照这样,再没有货源补充,几个仓库的库存到不了秋季就得见底。

这就说明,从货物供应上来看,这次降价完全是没有道理的。

那可就真奇怪了,既然海参没有额外增加的货源,那水产公司又降得哪门子价钱呢?

这个问题,最后居然是靠韩莹来搞清楚的。

前面说过,韩莹中学上的是重点学校,同学自然全是学习尖子,干部子弟也不在少数。这些人之中,虽然有一部分因父母倒台倒了霉,却仍有一部分还在台上的,也有一些是最近又重新恢复工作的。

当然,仅靠同窗这层关系就想求人家办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可要想从他们口中打听点消息,却也并不为难。

洪衍武挺了解干部子弟的秉性,他就出钱出主意,让韩莹出面搞了个“同学会聚餐”。由她把那些个混的好的同学,都叫到外面的饭店里聚齐,白吃白喝了一顿。

结果这一招不但让韩莹混了个好人缘,出了一次小风头,果然也把这里面的具体情况给摸清了。

敢情韩莹有一个女同学的丈夫就在水产公司供销科工作,另一个男同学的母亲是水产公司的一个营销点的经理。

当时韩莹在饭馆点完菜后,她就故意装作好奇,说起现在海参降价的事。

那么这两个同学互相一显摆,炫耀各自的消息有多么灵通,也就把真实内情给泄露出来了。

据他们所说,一切起因是因为水产公司新上任了一个姓周的副总经理。那是个前些年被打倒的老干部,如今又重新启用的。

这老头子为人特别古板,也特别好名声。一边是满嘴的“马列主义”,一边张口闭口“要替老百姓着想”,“海鲜价格要大众化”。

所以他上任要烧的三把火,头一把火,就把目标盯在了价格居高不下的海参上。

这位周副总当然也不傻,给商品降价只是一个行政命令的事,但补充货源也必须要事先安排好。而他的依仗,那就是“运动”结束后,滨城渔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目前,在国家划定的养殖场内,身着潜水服的职业捕捞队每天加班加点在工作。在海洋之中,各个渔村的渔业大队也同样在互相比着,赶超刷新过去的成绩。另外,据行业内估算,到今年的秋季,各类海鲜供应量比起往年来,应该至少都要翻番。

于是,这些对下属单位的调研结果,就都成了周副总的底气,使他敢于拍板儿执行海参的降价。

甚至还有可靠消息宣称,说只要海参降价的反应良好,这位周副总还准备推出后续政策呢。他不但有意给海参二次降价,甚至还会把这种降价方式扩充到同样高价的“对虾”、“扇贝“这两种海珍品上。

其实周副总的想法,正常人稍稍动点脑子都能想明白。

无非是他觉得库存海参满可以维持到秋季,到时候只要海参捞捕旺季一来,新货补上旧货,完全不成问题。

而老百姓欢度“十一”,操办新婚喜事,提前有了低价的海参供应,这既有益于他本人的官声,又能实实在在地惠民,同时还达到了繁荣市场的效果。

这岂不是一箭三雕吗?又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呀!

洪衍武很快介绍完了这些基本情况,他原本目的是想先给大家解释清楚,这次降价的由来和市场面临的实际状况。

可听他一说到这儿,不少的“海碰子”却更昏头转向了,他们无不认为,要照这种情况来看,这明明就是坏事啊!怎么还成了好事了?

二次降价?那海参的价钱不得变成茄子价了?就算洪衍武还能卖出商店的价钱,那也一样受损失啊!

其他的“海碰子”就更别说了,真要是这样,那恐怕有一大批人都不会去再下海了,不值得!

哪知洪衍武哈哈一笑,说“就因为这个才是好事呢,你们得听我慢慢说呀。”

然后,他就胸有成竹地给大家进行了一番更加深入的分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