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 第七二〇章 燕云十六州没商量(第1页)

第七二〇章 燕云十六州没商量(第1页)

“萧太后要见朕所为何事?”

“吾意两国交战,生灵涂炭,百姓受苦,不若罢兵言和,赵官家以为如何?”

赵昭笑道:“好啊,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也不愿意看到两国百姓受战争之苦。只是停战并非我大宋单方面可以决定的。”

萧观音:“那如今宋辽两国都有停战之心,不知赵官家意下如何?”

“那当然好了,两国能够达成一致,求之不得。”赵昭道:“只是不知这停战如何停法?”

“宋朝撤军,澶渊之盟作废,宋不必再向辽国付岁币。”

“只此而已吗?萧太后难得觉得,大宋以后还会向贵国送岁币?”赵昭冷笑道:“虽然我大宋不缺这几个钱,却也不会凭白送给你们。”

“那你要如何?”

“萧太后,何必废话呢?明人不说暗话,你知道我大宋出兵目的何在,大宋百姓百年来所期盼的又是什么!”赵昭道:“燕云十六州是最起码的要求,近来我大宋将士信心大增,大有牧马北海(贝加尔湖)之心。朕觉得北海太远了,潢水不错,夏日炎热,前往临潢成避暑似乎很不错。”

临潢城,契丹祖地,辽国上京!

萧观音玉面生寒,拳头紧握道:“燕云乃是晋国石敬瑭送给我国太宗皇帝的,并非你宋朝所有,凭什么给你?”

“萧太后,说这些冠冕堂皇之语有意义吗?”赵昭冷冷道:“燕云十六州自古就是我中原之地,石敬瑭那无耻之徒可恨,我中原人却有血性,必须要讨要回来。”

“哼……”萧观音默然无语。这些话而今确实徒劳,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萧太后,你通史书,该知道汉唐之时,我中原王朝的边界在哪里。”赵昭道:“我国士大夫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恢复汉唐旧境,而今我大宋上下正在为这一目标而奋斗。”

“威胁我大辽?”

“事实俱在,萧太后若觉得是威胁,那就是好了。”赵昭道:“威胁本身并没有什么,关键看你们能不能扛得住,怕不怕威胁。这才是关键。孰轻孰重,萧太后自行权衡吧!”

“燕云十六州全都给不可能,我大辽将士也不会同意,必定会坚持到底。甚至与宋军激战,最终宋朝人能否拿下来还真不好说,至少会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赵官家。何必欺人太甚呢?”

“那是我的事情,不劳萧太后操心,我大宋将士不怕流血牺牲。只要能够夺回燕云十六州,大宋的勇士们愿意抛头颅洒热血。”赵昭的态度很坚决。

话是这么说,但谁希望将士伤亡,战事长时间拖延呢?那样即便是获胜,也是惨胜。反而不美。

尤其是赵昭刚刚登基就率军出征,长时间离开统治中心,朝政必定会有动荡。幽州之战不宜拖延太久,尤其是不能进入冬季,那样运河封冻,宋军的后勤补给绝对是噩梦。

至于幽州,有火药在,想要破城也并非难事。但城中的辽军若是拼死顽抗,会是什么后果?死伤会何其惨烈。赵昭不想这样,萧观音能来谈判。乐见其成。

其实这些事情,萧观音懂,耶律浚也懂。比拼的就是谁首先撑不住,很遗憾,辽国国内的叛乱让他们的境况很不好。契丹人已经无力将战争拖延到冬天。在如此局势下,他们必须要做出让步。

区别只在于,这个让步的幅度有多大?

萧观音沉默片刻道:“那好吧,贵我两国割让一步,以燕山为界,燕山以南的州县归宋。两国就此罢兵,签订盟约。”

山前七州,果然是这一套,这恐怕是上京城里契丹贵族商讨许久的结果吧!确实算是个让步。对于宋朝而言,实际上已经获得了燕山防线,这也算是不错的,但是……

赵昭坚定摇头道:“不行!”

“你还想怎样?”萧观音猛地站起来,大声道:“幽州是我国南京,已经给你了,还想怎么样?”

“不行就是不行,燕云十六州,少一寸土地都不行!”

赵昭的态度很坚决,这是他和多位将军和幕僚商议,推测出来的结果。

燕云十六州是因为燕山和太行山而分成了山前七州和山后九州,貌似当中的燕山是最为关键的地方,是阻止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的屏障。

但有了山前七州就一定能够守住北方边界,防御契丹骑兵吗?赵昭与大宋的将军们觉得,还是不妥当。

不管山前前后,燕云十六州是一个整体。燕山以南的幽州是核心,是战略中心,但他的两翼同样重要。

西侧是太行山北支的余脉,别的不说,其中有两座城池武州和云州便属于山后九州。

云州便是后世的大同,武州是宣化,在明朝有个名字叫宣府。

众所周知,明王朝定都北京,采用的是天子戍边疆的做法,再往北便受到了鞑靼和瓦剌的威胁。为此,大明王朝在京师外围,依托长城建立了坚固的防线。西侧最为重要的两个军事据点就是宣府和大同,这两座城池就是当时的北京,而今幽州的门户,根本不容有失。

西有宣大,东有蓟辽,这便是明朝时间北京最重要的门户,对于而今的幽州而言,若是没有了山后九州,等于西线门户大开。东侧的蓟州虽然在燕山以南,但是辽呢?

辽东之地在辽国手中,通往滦水流域的营、平、滦三州早在五代之初,就已经被契丹人占领,而这其中就包括了后世注定的山海关的险要之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