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拉着小娘皮和林月如,匆匆换了百姓的衣服,带着张成和几个护卫,就奔了鼓楼东边的便宜坊烤鸭店。
这里很近,出了烟袋斜街,往北走一点路就是了,就在鼓楼东大街北侧。
杨凡到了一看,三层楼,很气派的饭庄。
正面面宽七间,都是重檐斗拱的楼阁建筑。杨凡心下有些滴咕,这个规模不会逾制了吧。
一看杨凡的神色,小娘皮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于是小手一指牌匾。说道:“老爷你看,这块匾是成祖皇帝亲笔题写的。”
杨凡定睛看去。
只见黑底金字的牌匾上方,是一个贴金箔的浮凋蝙蝠和一行小字“金陵片皮烤鸭坊”。下面还有四个大字,“甘脂肥浓”。左下角居然有成祖皇帝的行玺。
其书敦实圆满,笔画偏于瘦长,于浑朴中不时地飘出一股清远的奇逸之气,观之有韦甚奇崛之感。
杨凡这也是第一次看到成祖的真迹,这个字怎么说呢,很有个性和特点。
嘿!这家馆子可真行啊。
杨凡往下一看大门上还有两幅对联。“闻香下马”“知味停车”。
呵!好大的口气。
这个馆子成功的勾起了杨凡的馋虫,今日必须要尝一尝。
“京城还有这么拉风的馆子,你俩怎么不早说。”杨凡抱怨道。
“说什么啊!我俩嫁给你之后,就一件事接着一件事,连个喘气的时间都没有。没几天就被赶回遵化去了,这才回来几天。”小娘皮不服气的说道。
“我倒是没想到,大明朝居然就有北京烤鸭了。”杨凡自言自语说道。
她俩疑惑的看着杨凡,什么叫大明朝就有烤鸭了,难道老爷不在大明吗。
“老爷,烤鸭一直都有啊。南北朝时期就开始流行吃烤鸭了啊。”林月如疑惑的看着杨凡说道。这不是常识吗。
杨凡这才知道,原来烤鸭这东西,也不是近代才有的。
其实还有一种说法,烤鸭来北京比明朝初期更早。
从烤鸭的家谱显示,早在南北朝,《食珍录》中即有“炙鸭”字样出现。到了南宋时,“炙鸭”已为临安(杭州)“市食”中的名品。
直至后来,(据《元史》记载)元破临安后,元将伯颜曾将临安城里的百工技艺徙至大都(北京)。
由此,烤鸭技术就这样传到北京,并成为元宫御膳奇珍之一。
明代初年传到北京的是南京烤鸭,不是杭州烤鸭。但是南京烤鸭更好吃,所以逐步取而代之。
小娘皮叹了口气,有些牙疼,老爷哪样都好,就是时不时的智商不在线,说些莫名其妙的话出来。真是愁死人了。
小娘皮给他科普道:“他家的闷炉烤鸭是从南京传过来的。太祖爷和成祖爷都爱吃。成祖迁都北京时,特意让他们家跟着来北京开店的。”
“我知道便宜坊的,他家的烤鸭是闷炉烤鸭。还有一种烤鸭是挂炉的烤法。叫全聚德。”杨凡说道。
一听说吃的,她俩立刻两眼放光,烤鸭还能挂炉烤。
“老爷又骗人,哪有什么全聚德,压根就没听说过。在哪里。”
“鸭子要是挂炉烤,热气蒸腾,弄得鸭子表面都是灰,那还怎么吃。火星飞起来,把鸭皮也烧坏了,不好看了。还有烟熏的味道,肯定不好吃。”小娘皮立刻反驳道。
所谓焖炉烤鸭,就是凭炉墙热力烘烤鸭子,炉内温度先高后低,全凭炉内炭火和烧热的炉壁焖烤而成。
鸭子和火不在一起,有火墙隔开,干净没有灰尘。火墙温度低,属于慢慢焖熟的。
焖炉烤出的鸭子外皮酥脆,内层丰满,肥而不腻,有一种特殊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