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明的眼睛,已经亮得像俩灯泡。
这可比开什么表彰大会,一帮领导在台上可劲夸,实际多了。
书,谁都能看到,可以流传很久。
该说不说,洪流涌尽没多久,这年头的书少得可怜,书在老百姓心中,具有某种神圣的地位。
人们信书!
“好好好,我配合,我支持!”
李记者上线,翻开笔记本,拧开钢笔时,瞅了眼坐对面激动不已的郭大明,提醒道:“郭同志,受限于篇幅,挑两个最艰难的事,讲讲就行。”
“噢噢……”
郭大明眼含热泪,用回忆的口吻开始叙说。
这回轮到李建昆一愣一愣,我去,这么悲惨吗?
超乎想象。
严冬腊月,载货的小船漏水,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堵,直接扑上去用胸口堵住,这是什么概念?
说到第二件事时,郭大明抬起自己的右手。
李建昆这才发现,少两根手指。
当年哪有啥机器设备?
全靠手敲手挫!
有回,为赶工一个小订单,仅50个零件,他带着全部的三名活计,连干三天四夜,订单快完活时,一榔头捶在手上。
肉绽骨裂!
只能截掉。
李建昆听得感慨万千,这样的人不发财,那真是老天瞎了眼。
信息收集到位后,他合上笔记本,道:“照片有的吧,给我一张,到时印书上。”
郭大明惊诧,“我的照片还能印在书上?!”
“嗯。”
县印刷局有这个工艺,不用白不用。
豁!
这一下,可把老郭同志搞振奋了!
“小同志,您等等哈,我回家拿,马上回家拿!那谁,小兵小兵,过来帮忙招待下。”
老郭同志屁颠离开,半小时后,才气喘吁吁跑回。
带回一张他如果不说,李建昆百分之百以为是他儿子的照片。
郭大明挠着脑壳,颇不好意思道:“年轻那会照的,看着精神点,现在太丑了,印书上不太好。”
老同志还挺讲究。